是为了提高坝基的承载能力,用的都是高强度的材料,比如碎石和混凝土等等,填补空隙和凹陷。 增强稳定性,增强抗渗性。
对于仍然较为脆弱的地方,或者有可能发生滑动的地方,还要进行进一步加固。 包括地下固结和深层灌浆、地下加筋等措施。
进一步增强稳定性。 加强抗滑能力。
以上步骤不是一次性的,是完成一次之后,进行各种检测,看能不能达到要求。 达不到要求再来一次。
甚至几次。
直到达到要求为止。 这是硬性指标!
完成以上步骤之后,还要对整体进行一次防渗处理。
因为大坝一旦建成,需要长期面对巨大的水压,在高强度压力下,发生渗透的概率就会很高。 前期的防渗处理必须到位。
在坝体和坝基建造过程中,使用了很多一般建筑用不到的材料。 比如高性能混凝土, 一般建筑就用不到。
一旦用到了,拆迁的时候就麻烦了,常规手段根本拆不了。
除了高性能水泥,还有一些防渗透材料,比如水泥浆、水泥槽和防渗帷幕等等防渗的材料。 防渗帷幕就是一层屏障,把需要防渗的区域整个包起来。
施工方式多种多样,比如混凝土槽、钻孔灌注、钻孔土体固化等等,哪个效果最好就用哪个。 不是哪个便宜就用哪个。
毕竟三峡超级水电站太重要了,绝对不能出任何意外,不放过任何一种可能! 此外。
大坝还有可能影响地下水,造成地下水差异,也有可能造成水压力差,导致渗漏等问题发生。 为此。
设置了很多排水口、排水管网和泄水孔,平衡地下水的水压,避免形成渗漏。 三峡超级水电站位于地震带,这是一个坏消息。
但三峡的水利结构独一无二,大坝建设的地点没有第二种选择,只能尽量增强大坝防震性能。 采取多种抗震措施。
比如增强结构抗震能力、采用防震隔震措施、采用超高强度材料,多管齐下提高抗震能力。 同时。
还安装了先进、全面的抗震监测系统。
系统包括加速度计、应变计、压力传感器和位移传感器等等。 能够实时监测大坝的震动、变形和结构。
及时发出警告。
及时采取抢救措施。
设计大坝的时候,有一定冗余能力,只要损伤不超过一定限度,大坝就不会有崩溃的风险。 当 然 。
必须第一时间抢修。
恢复大坝应有的结构和性能。
在安全方面投入太多,导致大坝的成本大幅度增加,光一个主体部分,预计花费超过五十五亿! 这还只是主体部分。
再加上其他设备,比如主体发电机等等,总成本还要增加二十个亿。 总体成本高达七十五个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