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说宋江为宋太公与宋清立完衣冠冢后,便亲自备好礼物前往朱仝住所,准备共忆往昔,再叙兄弟情谊。
当一行人抵达朱仝家门前,却发现大门紧闭,门环上已积起了薄薄的灰尘,显然已多日无人居住。询问邻里,方知朱仝不辞而别已有多时,且无人知晓其离开的缘由和具体去向。
听闻此言,宋江不禁黯然神伤。他如何不知朱仝避而不见的原因,大概率是想避免在晁盖与他之间做出选择,伤了多年来的兄弟情谊;与其将来陷入两难之地,不如提前抽身。
想通之后,宋江站在朱仝的空宅前,久久不愿离去。宋江亦在思索两全之计,如何能在功业与义气之间把握平衡。
另一边,柴进在辽东受阻,难以归来的消息传回梁山后,周兴一边暗骂侄儿的荒唐之举,一边派遣马步军精锐前往救援。
消息一经传出,如平地惊雷,瞬间点燃了梁山各营将士们的热血。毕竟此时的梁山可谓兵强马壮,粮草丰盈。每日好酒好肉养起来的骄兵悍将,无不渴求一战,夸耀武功。
加之柴进又与梁山关系密切,各营头领大都受其恩惠。名正言顺之下,整个梁山泊都沸腾了起来。
聚义厅内,关于谁去谁留的问题再次引发了巨大争议。除了远在登州的卞祥、石武、柴胜、曾涂、曾密、曾升外,孙安系和卢俊义系各头领互不相让,都想获取这盼望许久的再次出国作战的机会。
争着争着,甚至连新上山的秦明、黄信、周通、郑天寿、吕方、郭盛、孔明、孔亮、孙立、孙新、顾大嫂、解珍、解宝、乐和、邹渊、邹润一众头领都加入了进来。
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理由亦是千奇百怪。
“柴大官人对我有大恩,别的不管,咱肯定是要随军前往!”
“你这厮还喊柴大官人,有个屁的交情,俺与哥哥在关公面前立过誓,此番出征,我若不能去,关二爷都饶不了你们!”
“谁不让俺铁牛去,先问问俺的斧头答不答应!”
“卢兄,你先前在高丽一战可是出尽了风头,此番也该让其他兄弟发发利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