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长见识,初出茅庐公门前

不再平凡 风钩 3533 字 3个月前

“大乾九州,每一州又分为若干郡,有二三郡的州,也有八九郡的州,多少不一;郡下设县,每郡下县的数目跟州相当,至多不过九个县”

“县下为邑;邑下设里,里,秦家洼便为一里;百里为一邑,百邑为一县;我们这一国叫大乾,称圣朝也不为过,传承至今已有第十八代,承平了近千年。”老学究说完停下来,看着秦正。

秦正又问:“那皇帝姓甚名谁,叫什么,是不是一发脾气就到处杀人?”

老学究没再接话,拍拍桌子问秦正道:“身上有没有铜钱?”

秦正抠抠索索的从内衣里子摸出一枚铜钱,双手递来,老学究把铜钱放在二人中间的桌角,指着铜钱上面道:“看,皇帝就在此。”

秦正盯着铜钱仔细看,看了许久,忍不住念了出来:“至乾圆圣!”

老学究嘴里含着酒呢,没忍住直接喷了出来,清清嗓子道:“铜钱上下右左的去念,叫至圣乾圆!”又解释道:“乾,国号,我朝叫大乾国;圆,你就直接记住圆形的钱就行了;至于至圣嘛,就是皇帝,当今皇帝。”老学究说完,趁秦正不注意,随手将铜钱揣自己兜里。

秦正又问:“皇帝姓啥,长什么样,多少岁了?”

老学究也懒得啰嗦,照秦正后脑壳就是一巴掌,把秦正打的一歪。

秦正摸摸有些懵的脑袋,幽怨的望着老学究。

老学究不理会秦正,自顾自说道:“好了,你只要记住皇帝叫至圣就行了,或者叫至圣大帝,别问那么多,对你无用,那离你太远了。”说完又滋溜一口酒,就不再说话。

秦正等了半天,不见老学究言语,就起身准备回去,临出门又转过头,复问道:“皇帝会死吗?”

秦正等了一会儿,没听老学究没回答,老学究只顾在那喝酒吃菜,就好像家里没有秦正这个人似的。

秦正自讨没趣,只好出了门,临走又小心翼翼带上门,生怕惹老学究不高兴。

老学究猛滋溜了一口酒,道:“皇帝都不想死。”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知是秦正走远了还是声音太小,也不知道秦正有没有听见,老学究没头没脑的来了这么一句。

秦正摸黑到家,就着手收拾行李。

他也没什么要收拾的,家徒四壁,连一身像样的衣服也凑不齐,随便找块布,裹了几件换洗的衣服,算是行李,就闷头钻床上睡了。

第二早晨起的很早,秦正虽然没心没肺,但若真有事,也记在心里。

认真梳洗打扮一番,就拿着简单的行李就到了太公家走去。

在太公家胡乱吃了几口,拿了奶奶准备好的干粮,太公一家人又对秦正千叮咛万嘱咐,就让秦正跟着三叔上路。

三叔赶着辆牛车,叔侄二人坐在车板上,慢悠悠的从村子东南角出村了。

牛车走的慢,而这牛也是,估计早上没吃饭就赶路,走一路,啃一路。

你急它不急,这牛吧,但凡见着路边有青草的地方,就不愿意走了,非得过去啃几口,吃完再走。

秦正很急,三叔跟他说话,他也心不在焉,就有一搭没一搭的闲聊着。

三叔脾气很好,总是笑呵呵的,也不着急,还安慰秦正天黑前赶到张邑就行了,晚上在那住一晚,明早再去报道,总不能下午或大晚上去拜访上官,那样会失了礼数,惹上官不快。

秦正转念过来,是啊。于是心情又好起来了,追着三叔问东问西。

张邑,秦正虽然来过,还呆了个把月,那时只在铁匠铺周围打转,虽然说张邑自己来过,不算太陌生,但终归还是不熟,虽然有几个还算是不太熟的熟人,估计他们也不愿意搭理自己。

牛车一路走走停停,到了傍晚总算到了张邑。

傍晚的太阳还有些刺眼,阳光照在三叔脸上,像是打了一层金粉。

迎着太阳又了一段,就看到路边有一块石碑,上面刻着“张邑”,这又惹得秦一阵胡乱猜想。张邑,大概姓张的人最多,就好比秦家洼,基本上都是姓秦的。

至于秦州,还有那不知年月的秦朝,大概秦朝皇帝都姓秦吧,我们秦家洼人估计都是秦朝皇帝的后代,到如今没落了。

三叔拉了一把正在胡思乱想的秦正,心道,这孩子莫不是傻了吧,张邑的热闹远却非秦家洼可比。

这孩子以前也来过呀,怎么这次就跟个没见过世面一样,刚来就犯癔,不应该呀,平时鬼精鬼精的。

秦正被三叔一拉,反应过来,随即笑道:“我是想张邑的由来,我猜姓张的人多,所以叫张邑。”

三叔笑呵呵的也没说什么,秦正见三叔不搭理自己,也不以为意,坐在牛车上,左顾右盼,看什么都欣喜,年轻人嘛,山沟里待久了,外面的世界果然很精彩。

以前他也来过,怎么没发现张邑如此好玩呢。

看看街上的行人,穿着打扮,五颜六色的;尤其那那些女子,穿的花花绿绿的,有的还穿金戴银,头上的珠花金灿灿的乱晃,甚是好看,远非秦家洼女子可比。

秦正看着这来往的行人,看的应接不暇。

进张邑的路是一条主干道,真正进了张邑,就发现路两边鳞次栉比,建满了房屋,好些是还是二层楼,大概是木楼吧,有的还有三层,平房少之又少。

宽阔的道路两,应该是街道,街道两边挤满了商贩,叫卖声此起彼伏,卖的东西也五花八门,吃的喝的玩的用的,应有尽有,反正在秦家洼基本上,都不曾见过。

至于秦正自己,以前是来过,怎么来的,又是怎么回去的,好像只有一些模糊的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