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两月如何?”沈筝提了个凳子坐下,将册子往前翻了一页,像个临时上任的新官一般问道:“眼见就要过年关,县衙今年估摸着能有多少余钱?”
许主簿甚至都不用翻看册子,想了片刻便凝神道:“近几月来,县中开支基本用的卖稻种前的余钱。售卖稻种的银钱,除却投入布坊和修葺县衙部分,其余几乎未动,皆在账上。而近两月县中商户也多有起色,本月月底一到,他们便会前来缴纳坐商年税,也是一小笔银子。”
沈筝一听,坐商年税说多不多,但绝对不少。
这么一笔银子,在许主簿口中都只算得上“一小笔银子”,说明了什么?
说明今年底县衙的财务状况很是不错!
她直接问道:“大概能有多少?”
“估摸有近万两。”许主簿说:“大部分都是售卖稻种所得。”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还有近万两?”沈筝搓了搓手指,这倒是比她预料的还多了些。
许主簿轻笑一声,拿起账簿道:“哪有像大人一般嫌银钱多的?若不是大人那时惦记着周遭百姓,将稻种价格定得那般低,如今县中结余远不止万两。”
沈筝闻言看向他,笑道:“那时咱们不也说了吗,定价再高,得益的也只是官府,出血的还是百姓。不过咱们县里要发展,还是要靠正经路子多赚些银钱才是。”
不是要周遭府县的银子都流向同安县,而是先富带动后富。
后边儿布坊开始运作,县里修路,建码头也要钱。
若是兜里再富点儿,说不准还能再整两艘自己的货船......
想远了。
沈筝回过神来,许主簿看着册子又道:“曼姑娘的客栈如今生意也蒸蒸日上,她那日来交账时还在说,县中客栈客房或许不够。”
“修!”沈筝大手一挥,“下次她来交账,你多了解了解,该修咱就修。”
配套设施完善,才留得住外来人口!
许主簿闻言一笑,夸赞道:“大人阔绰。”
说起客栈与一应基本建设,沈筝便感觉如今的同安县还差了不少设施,凝神想了起来。
修路的同时,街道主路也要规划一番,美观的同时,功能性排污沟渠也很重要。还有......
片刻后她一拍桌,起身道:“怎的忘了,我寻你真有正事!许主簿,带上纸笔,随本官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