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大周有的,别国缺的,还要挑着日子“论功行赏”。
比如太后寿辰这种举国欢庆之日,各邦来贺,自是会“上贡”一些“珍稀”宝物,大周为表谢意,也为展大国风范,自是要大手一挥——赏!
那赏什么呢?先看受赏之人缺什么,大概率会是粮食,小概率会是金银。
其实将这一“上贡”行为细细咀嚼,又别有一番风味在其中。
因为在双方看来,这一“上贡”,其实都不算正式意义上的上贡。
在大周眼中,便是——你百姓吃的,不少都是我赏的,那你自是算我半小弟,在身份地位上,我必然是高于你的。
不论是人还是国,都会享受于这种“凌驾于旁人”之上的快感当中,甚至于迷失其中。
但在上贡国的眼中,他会觉得自己送了大周东西,他就是大周小弟了吗?
沈筝觉得大概率是不会的。
若换成沈筝,她大概会想——“哈哈,又宰到一个冤大头,不过是一些锻造而来,要多少有多少之物,便将这冤大头哄得找不着北!”
——冤大头也是“大”。
所沈筝才会觉得,大国风范是一种很悬的“气度”。甚至细细品味之下,还有一缕滑稽之色在其中。
但归根结底,天子想如此吗?文武百官想如此吗?
约莫也是不想的。
所以症结在哪?症结便是眼下的大周还不够强,所以只有在“各取所需”之下,维持大国地位。
真正的强是什么呢?
是就算我赏你一口唾沫星子,一碗吃不完的剩菜,你都要给我感恩戴德、感激涕零,跪地高呼“谢大哥赏赐”。
没人不想自己的祖国如此富强。沈筝想,面前的梁复想,远在上京的天子,更想。
梁复是“工科生”,思维也较为理性,所以他对各邦来贺太后生辰一事,想得也更加直白。
“那些稀奇玩意儿......也不知道他们是如何捣鼓出来的,总归不是天生天养的。他们早在之前便透出风声,说有一宝物将在太后寿辰献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