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8章 科举制(一)

“但我们也必须每日接待,生怕漏掉什么大才,或者有所怠慢而坏了汉中王求贤若渴的名声。这段时间,大王已经派了十几官员来协同我负责考核贤才这件事,但是仍然觉得不够用。”

张富听后,特别理解范仲淹的忧虑。反正来参加考核又没有什么成本,若是能侥幸入选,可真就一飞冲天了,所以有太多浑水摸鱼的人。

可是作为施行求贤令的一方,又不能拒绝任何一位来人,否则错失贤才事小,砸了自己招牌可是大事,以后谁还会投奔益州?

忽然,张富脑袋里闪出一个想法,一个流芳千古的开创性的举措!

张富当着范仲淹和张居正的面,若有所思地说道:“这样下去可不是个事呀,对考核人员来说可是太累了。我在想,有没有一种方法,每年定一个时间,由我们负责出题,让所有想施展抱负的有志之士前来成都进行书面作答,我们再从中选取一部分作答优秀的,这些人进入下一轮,再对他们进行当面考核?”

张富说完,便密切关注二人的表情,只见二人先是疑惑,后是吃惊,再然后对视一眼,相继大喜。范仲淹率先开口:“世子妙计呀,如此一来,就可以避免滥竽充数的人来浪费时间,也可以有效筛选出有着真才实学的人才!”

张居正也赞同:“这样一来,只需要每年操劳一次就行,设置一个地点,出些题目就行,也不用逐一考核浪费大量人力财力,可以更好地减少财政开支!”

张富微笑地看着他,科举制度很简单,比起范仲淹之前一个个求贤考核要简单的多。科举制厉害在于开创时代,在隋之前无人提出过,更别说会去施行了。说白了,科举难得是想到这个办法,而不是在实施方面!

张富作为穿越者,他当然知道科举的开创性,后世的考试也是科举的改良罢了。所以他只需要引出这个想法,剩下的就会有人来完善整个制度的,毕竟他面前坐的二人都是不世出的人才,完善科举制度还是绰绰有余的。

“我们就把这种制度叫作“科举制”吧!第一步的书面作答,我们暂且定为“统试”吧,第二步的进一步考核定为“殿试”!二位都是益州大才,看看还有什么需要改进的或者细节方面该怎样把控,若是能定下来,今年就暂且一试!”张富笑语盈盈看着二人说道。

范仲淹想了想道:“世子,既然是考核,就要做到公平公正,每年在开考前几天在由专人出题,然后全程严格保密,这样对于寒门学子来说可以更加公平!”

张富点头:“没错!从出题到看管题目再到考核过程中的监考都要严格把关,而且在开考当日任何人不得泄露考题,若敢泄露,我定重罚!”

魏晋时期,朝纲混乱,很大程度就是因为官员腐败互相袒护,才导致任人唯亲的世族崛起。张富在后世经历过寒窗苦读的日子,也知道高考对寒门子弟意味着什么,所以他现在有能力了,就一定要维护科举制度的公平性!

“世子,这科举制不仅要对所管辖的雍凉以及益州颁布,更要推向整个天下,吸收其他州郡的人才,削弱别的诸侯,而增强己方实力,时间久了此消彼长,我们也会有人才优势!”

范仲淹继续提出建议,张富笑道:“当然了,我就是要面向整个天下颁布,天下英雄皆入吾彀中矣!”

“我觉得还应该将成绩优异者分个等级,如第一名可以担任中央大臣,第二名可以担任郡守,第三名可以担任县令等。这样一来,可以更好区分人才等级,也可以给天下人一个说法。”张居正也补充道。

“这也是个方法,那就这样吧,第一名叫状元,第二名叫榜眼,第三名叫探花!每次科举就只选择前三名录取,若有格外优秀的再另选。”张富大手一挥,将脑海里关于科举制度的特点再次“创造”了出来!

科举制度形成于隋唐,发展到明清时,科举考试分三级进行,即乡试、会试和殿试。“乡试”,应试者称秀才,中试者称为举人;

再把全国的举人集中到京城里举行“会试”,最后中试者会前往宫殿举行“殿试”,根据成绩高低分为一甲、二甲、三甲三等,一甲第一名叫状元,第二名榜眼,第三名探花,赐进士及第;

二甲若干人,赐进士出身;其次为三甲,同进士出身。科举考试一般每三年进行一次,每次有六千多举人参加,取三百名进士。

但张富仔细想了一下,现在的己方政权还不适合进行多次考核,一是现在只是乱世,每天都有可能发生战争,特别是疆域接壤的郡县,随时可能被战火洗礼。若让各郡县自行进行乡试,恐怕没人能保证这些“参与者”的人身安全。

二是东汉末年的人口骤减,别说和一千多年后的明清相比了,就是跟西汉比都大大不如。在人口不多的情况下,读书人也没有那么多,所以设置几百名进士也没用,甚至刚开始能进入殿试的人都不会超过百名……

所以,张富权衡利弊,选择了相对简单的科举制度,以后随着地盘疆域的扩张,和人口的增长,再进行改革。

张居正又提议:“我们是否也要给习武者一个机会?不仅要进行文试,也进行一个武试。给那些胸中有韬略,知兵法的人一个机会?也可以直接举行军中比武,武力值高之人可以升迁?”

张居正这句话算是提醒了张富,乱世中,虽然有些力气自负勇武之人都会投军,在一次次拼杀中为自己挣得战功,封侯拜将。

但仍然会有一些人没有多少力气,但胸中藏万兵的统帅。最典型的例子莫过于张富刚刚召唤出来的儒将陈庆之!

前者可能会经历无数次拼杀,向世人证明自己。但后者在无人赏识的情况下,真就可能泯然众人,沦为历史的过客,化为长河里的尘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