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林山一脸的肯定:“具体情况等我们和科研基地好好商讨,特别是那名特异功能人士,有几个问题必须彻底解决,才能落实这一步,不过在我看来,问题不大。”
方云诗眨了眨眼睛:“那大楼的工作人员和访客平时怎么上落大楼?”
江林山笑了:“在所有问题中,这个是最好解决的。”
说着,他掏出纸笔,列出了几个问题。
人类只要出现常温超导,那几乎就是点石成金,打开了一扇大门。
这扇无比厚重的大门,不但可以彻底告别烧开水模式,也让人类储存和使用的能量在原基础上,再提高一到两个数量级。
这意味着星辰大海将比现在轻松十倍百倍。
当然,即使难度降低到如此程度,迈向星辰大海,依然是艰辛无比。
如三体人这般强横,第一批舰队进行跨恒星系旅行时,也要长达数百年时间。
这仅仅是4.2光年外的另一个恒星系而已。
而人类,目前还没研究明白蓝星。
所谓的研究明白,主要是指探索区域,目前人类生活在海平面到海拔4千米的地表。
海洋还有高达95%的区域没有探索,而地壳以下的地幔是蓝星最大的区域,一个完完全全的岩浆层,高温高压,但里面有没有生活着硅基生命呢?
地核推测是铁镍元素组成的金属液体,但谁能去?谁敢去?
苏联曾挖过一个深坑,达到多米,合12公里,这个坑足足挖了20年,后来就没敢再挖了,而地表到蓝星核心足足有6370公里。
挖了个寂寞。
面对脚下的星球,仰望天上的繁星,人类曾深深无力过。
有人感叹:“人类用能找到的工具,试图去解开比这个工具复杂千万倍的另一个超大号工具。”
有种在铁屋子里收拢一些碎屑,试图用碎屑破开这间厚厚的铁屋。
这,就是人类如今的困境。
言教授说:“只有极端环境,才能出现极端材料。”
蓝星上是不可能自然出现中子星物质的,因为那是一颗恒星的尸体。
而太阳在亿万年后,用尽全力,也只能成为白矮星,摸不到一点中子星的边。
太阳一天辐射到蓝星的能量,不过是其亿万分之一而已,就这么一点点能量,足够当前人类生活8000多年。
不过大部分人类并不为此苦恼,因为对现实世界的无力感过于庞大无解,那索性就不去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