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人就是。”
知府说道:
“状子上也有你的名字。”
“一同带去,也给他锁了。”
之后,一行人都出了庄门。
当时拿了李应、杜兴,离开了李家庄,马不停蹄地赶路押解而去。
走了不过三十多里,只见林子边闯出宋江、林冲、花荣、杨雄、石秀一班人马,拦住了去路。
林冲大声喝道:
“梁山泊好汉在此集合!”
那知府等人不敢抵抗,撇下了李应、杜兴,便逃命去了。
宋江喝道:
“追上去!”
众人追了一段路回来,说道:
“我们要是能赶上他们,一定会把这个知府杀了。”
“只是不知道他们跑哪里去了。”
便给李应、杜兴解开了绑绳,打开了锁,牵来两匹马,让他们两个骑了。
宋江说道:
“暂且请大官人到梁山泊躲避一阵子怎么样?”
李应说道:
“这可不行。”
“知府是你们杀的,和我没关系。”
宋江笑道:
“官府怎么肯让你这样分辩?”
“我们走了,必然会连累你。”
“既然大官人不肯落草为寇,暂且在山寨休息几天,打听到没事的时候,再下山也不迟。”
小主,
当下不由李应、杜兴不同意,在大队军马中间怎么能回得去。
一行三军人马,曲折辗转地回到了梁山泊。
山寨里的头领晁盖等众人敲鼓奏笛,下山前来迎接,摆好了接风酒,都上到大寨里的聚义厅,像扇子圈一样坐下。
请李应和众头领相见。
两人行礼后,李应向宋江说道:
“我二人已把将军送到大寨,也和众头领都相见了。”
“在这里倒是没什么问题,只是不知家中老小情况如何,可否让我下山一趟。”
吴用笑着说道:
“大官人您错啦。”
“您的家眷都已接到山寨,您的庄院也已被一把火烧成了废墟,您还能回哪儿去?”
李应不相信。
很快就看到一队队车仗人马上山来。
李应看时,发现是自家的庄客和老小等人。
李应赶忙询问,他的娘子说道:
“您被知府抓走后,接着又有两个巡检领着四个都头,带着二百来个土兵,来抄没家私。”
“把我们赶上车子,把家里所有的箱笼、牛羊、马匹、驴骡等,都拿走了,还把庄院放火烧了。”
李应听完,只能叫苦。
晁盖、宋江都下厅请罪道:
“我们弟兄们早就听闻大官人您的好,所以才想出这条计策,万望大官人宽恕!”
李应见他们这样说,只得顺从了。
宋江说道:
“暂且请家眷到后厅耳房中歇息。”
李应又看到厅前厅后众多头领,也有家眷老小在那里,就对娘子说道:
“只能答应他们了。”
宋江等人当即便把他们请到厅前叙说闲话,众人都很高兴。
宋江打趣道:
“大官人,您看我把那两个巡检和知府叫过来。”
扮演知府的是萧让,扮演巡检的两个是戴宗、杨林,扮演孔目的是裴宣,扮演虞候的是金大坚、侯健。
又叫来那四个都头,却是李俊、张横、马麟、白胜。
李应见到了,目瞪口呆,说不出话来。
宋江命令小头目赶快杀牛宰马陪大官人说话,庆贺新上山的十二位头领,分别是:李应、孙立、孙新、解珍、解宝、邹渊、邹润、杜兴、乐和、时迁,女头领扈三娘、顾大嫂连同乐大娘子、李应的家眷,另外安排一席在后堂饮酒。
正厅上吹吹打打,众多好汉饮酒到晚上才散去。
第二天又摆了宴席,宋江提议,让一丈青和王矮虎结为夫妻。
众头领都称赞宋江是仁德之人。
正在饮酒设宴的时候,只听见山下有人来报告:
“朱贵头领的酒店里有个郓城县的人在那里,想要来见头领。”
晁盖、宋江听了报告,非常高兴地说道:
“这位恩人上山来入伙,足以满足平生的愿望。”
不知道来的这个人是谁,枷锁抬起之处,打倒路边的柳花;
大斧落下之时,杀倒年幼的孩子。
都是两位好汉恩义相逢,一个军师智谋隐藏真情。
究竟来的是郓城县的什么人,且听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