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章 剪不断,理还乱!

邵慧澜偷着一乐。把以前的一句俏皮话又抛了出来说

“随便”。

说完把手中的书合上,笑着对杨军说:

“杨军,图书馆那么多的空座位,你非要问这儿有人吗?你什么意思?

杨军也不像以前那样在邵慧澜面前拘谨。他大大方方的坐在邵慧澜旁边的椅子上,拿起了邵慧澜放在桌子上的书看了起来。刚翻了两页,惊诧的问道:

“邵老师,你改行了,不教化学,准备教中国革命史?怎么看起《解放天津》来了?

邵慧澜把书从杨军手里拿了过来,看了看封面上的四个大字《解放天津》。便说道:

当年四野部队在攻打天津时。我父亲调到四野攻打天津的总指挥部。准备做接手天津的工作!

在刘亚楼司令的指挥下参加了攻打天津的战役。昨天我爸把我叫过去,让我给他找一些解放天津的资料,他要写一篇解放天津的回忆文章。这不,我连中午饭都没吃,就来图书馆给他找资料来了,找了半天,就找到这么一本有价值的书,我也不知道这本《解放天津》能不能帮助我父亲把他的回忆文章写好。

杨军听邵慧澜说他爸要写解放天津的回忆文章,一下子来了兴趣。

忘了来找邵慧澜的目的,滔滔不绝的给邵慧澜讲起了第4野战军是如何解放天津的,杨军说:

“天津市1948年1月解放的,天津战役是东北第4野战军打完辽沈战役后入关打的最大的一次攻城战役。这场战役是由第4野战军参谋长刘亚楼将军指挥的。国民党防守天津的是傅作义手下悍将陈长杰。攻打天津也是平津战役最重要的一战。如果天津能守的住,傅作义就不会轻易的交出北平,会给他和共产党的谈判增加筹码。当时天津能否解放成为中外媒体关注的焦点,这里面还有个小小的花絮”。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邵慧澜毕业于清华大学,学的是化学化工专业,对中国革命史只是一知半解。杨军给他讲的天津战役很详细,深入浅出。有时间,有地点,还有人物。邵慧澜听的很入迷,他两眼盯着杨军,脸庞红红的,要杨军继续讲下去。

杨军也被邵慧澜的认真执着所感动,他看了一眼邵慧澜,又接着讲了起来:

“天津是当时中国的第三大城市,日本在天津修筑了大量防守工事,傅作义占领天津后又让他最信任的将领陈长杰任天津城防司令。

又对天津的城防工事进行了扩建和加固。

当时的北平的谈判正在进行,能否顺利解放天津,是北平谈判成功和失败的关键。当时中外记者问起了解放天津的时间,国民党的谈判代表邓宝山伸出了三个手指头,记者问他是什么意思?

邓宝山骄傲的说,天津城固如金汤,共产党解放天津少说要三个月的时间。记者们又问起了当时华北军区司令员聂荣臻将军。共产党解放天津用多长的时间?聂荣臻也伸出三个指头。记者问臻司令,你也同意邓长官的预测吗?打下天津用三个月的时间,聂荣臻笑着摇了摇头说,我的三个指头不是三个月,是三天的时间。聂荣臻的话让在场的中外记者大为哗然,双方的将领预测解放天津的时间也太悬殊了。

1月是15号,天津战役打响后,刘亚楼率领的第4野战军5个主力纵队仅用了29个小时就解放了天津,活捉了天津警卫司令陈长杰。正因为解放天津的时间短,伤亡小!傅作义彻底动摇了坚守北平的信心。天津解放不出两个月,傅作义就交出了北平,随后北平也宣告解放”。

杨军讲到这儿,停了下来,翻了翻《解放天津》,说:

“这本书讲的很详细,从国共两党在天津战役中的军队配置和解放军在解放天津中的战斗细节都做了详细的说明,我刚才只是给你做了个大概的介绍。伯父要写回忆录,这本书很不错”。

邵慧澜听了杨军的话,仍旧深深的盯着杨军说:

“杨军,你讲的真好,我读书时不太喜欢历史,总觉得历史枯燥无味,今天被你讲的中国革命史深陷其中。杨军,要不这样吧,书我也不借了,你去帮助我爸爸写回忆录吧,正好我爸妈还想见见你。他们让我告诉你,这个星期日去我家吃饭”。

杨军刚才还绘声绘色的给邵慧澜讲天津的解放,听了邵慧澜说邵校长和林老师要要让他去家里吃饭,不由得又紧张了起来。

忙向邵慧澜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