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墓碑

墓碑石 北极北风 1072 字 8天前

盗墓,是渊源久远的犯罪行为。

新石器时代的考古资料已经可以看到有意识的墓葬破坏现象的遗存。

在春秋时期"礼坏乐崩"的社会变化之后,厚葬之风兴起,于是盗墓行为益为盛行。

对于殡葬亲人的坟墓,一代两代尚可记的清楚所葬之处,可三代四代以后,往往就无人知晓了。特别是经过迁徙、战乱等原因,后人更不知祖先葬于何处,不知祖坟几何。

遇到这种情况,又当如何解决?

此后,人们想出许多办法。开始时,古人从逝者下葬时维系棺绳用的圆木桩受到启发,在墓前插上木桩、竹竿,系上纤维质的东西(娟或帛等),写明死者的生卒年月、时辰,叫做"铭旌"(或"明旌")。

但这东西却极其容易损坏,人们便另想办法:富贵人家用石头圆柱代替木质圆桩,在石柱上刻出死者的姓名、出生时间、官级等。

为了多刻字其形体又演变为方形、长方形,开始埋于墓穴内或墓外,参照房屋建筑,碑顶加上碑帽,饰刻动、植物或山水花纹,碑身刻上死者简历。标明是独葬或者与妻、妾、子、女等合葬信息。附刻阴宅(即坟墓)风水地理位置朝向(以天干地支表明)。

这些便是墓碑石的由来。

古时穷家仅可立上留个姓名的小石碑甚至是木碑,又或者或陶砖碑或种植某种长青树(多为松柏)为标识。

不过这些简单的墓碑自然无法长期保留,时间一旦久了,自然也就不复存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