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探案(一)

解老大拱拱手,“见…见过衙内和崔捕头,这不家里突然有点事情,赶紧回来看看。”

“哦?出了什么大事?赶得这么急,瞧把你给热的。”崔捕头笑道。

解老大面色尴尬,“没什么大事,劳崔捕头挂念了,您贵人事忙,还是公务要紧。”

崔捕头点点头,穆辑却是疑惑的看了解老大一眼,总感觉这解老大有点紧张。

不过穆辑也没有多想,和崔捕头一起进了徐家宅子。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两人来到徐阿四的卧室,撕下了门上的封条,推门进去。

穆辑开始勘察现场,先拿起了床边柜子上的药罐,查看里面的药渣,并无砒霜的异味。

而床上枕头和被子上都有少许褐色的痕迹,似乎是沾到了药汁。

穆辑再四处查看,在房间墙角发现了一张曾经折叠的纸,似乎包过什么粉末,穆辑闻了一下,有砒霜的药味。

穆辑再搜查也没有发现其他线索,于是便回了开封府。

回到开封府已经是正午,公堂里正在休堂,穆天枢正和一位陌生人在后院树荫下喝茶。

“爹,我们回来了,这徐家宅子里确实有一些新的证物。”穆辑一边走过去一边道。

“好,来来来,给你来介绍一下,这位是来自庐州的学子,包拯。”穆天枢指着和他喝茶的年轻人说道。

穆辑闻言也是一惊,看向那人,只见那人皮肤黝黑,一头飘逸的乌发束着白色丝带,额头上有着一个月牙形的胎记,可不正是电视里包拯的形象吗?

本来还以为包拯还在哪个疙瘩里读书呢,没想到现在就见到了。

“这位包拯聪慧过人,学富五车,我看今年的科举有很大概率上榜,辑儿可要多向他讨教啊!”穆天枢继续道。

包拯微微一笑,对着穆辑拱手道:“不敢当,晚辈也闻衙内少年英才,助府尹大人屡破奇案,此次我也是特地来拜访讨教的!”

穆辑对这位历史上的铁面判官本就崇拜,现在更是印象极好,连忙也拱手道:“指教不敢当,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我们应该互相学习。”

包拯又道:“在下今日获得一份案卷,衙内是否有兴趣看看?”

“对不起,本人现在正在探查一桩命案,公务繁忙,恕我暂时不能招待。”穆辑道。

包拯闻言也来了兴趣,“在下能否一同前往?”

“这……”穆辑犹豫了一下,看了一眼穆天枢。

穆天枢咳了一下,“年轻人互相提携对彼此有益,你们就一起去吧!”

既然父亲都没有意见,穆辑也只好同意了,看来父亲是真的很看好包拯。

于是穆辑带着包拯和崔捕头一起来到了殓尸房中,穆辑再一次观察起了尸体。

银针变黑是做不了假的,死者口中确实有毒。

那到底是哪儿出了问题?

为什么药渣里又没有毒?

但现场却有含有砒霜粉末的包装纸。

穆辑思索着,然后把死者的眼皮扒开细细观察。

只见死者的眼球上已经起了一层白霜,模模糊糊的。

“这里太暗了,崔捕头,你叫人将尸体挪到院子里,放到太阳底下。”穆辑道。

“好说,交给我。”

于是徐阿四的尸体便被搬到了外面。

开封府众人听到动静也都纷纷聚拢过来。

夏天的太阳光极强,穆辑再一次扒开死者的眼皮,紧皱的眉头终于松开了——他似乎发现了一些疑点。

除了那层死后形成的白翳,在死者的眼结膜下,分布着星星点点的出血点!

死者眼结膜的出血点数量不少,但都只有针尖大小,并且被死后眼球上形成的白翳混淆。

如果不是坚持把尸身搬到太阳底下仔细观察,恐怕就是经验极其丰富的老仵作都发现不了。

眼结膜出血一般是由于机械性窒息,虽然不是百分之百,但也八九不离十了。

穆辑心中了然,道:“死者不是被毒死,而是被人掐死的。”

话音刚落,立刻掀起了轩然大波,仵作和衙役们脸上纷纷显出不信之色。

“小衙内莫不是看错了吧?我这把老骨头搞仵作三十多年了,这双眼睛不会看错的。”验尸的焦仵作连忙道,“银针变得乌漆麻黑,分明是服了砒霜,而且脖子上半点痕迹都没有,怎么会是掐死的呢?”

周殓夫也道:“这不睁着眼睛说瞎话吗?是不是掐死,一眼就看得出来,砒霜被银针验出,是有真凭实据的。”

毕竟事关他的奖金,他自然着急。

其他人也议论纷纷,包拯也是眉头微皱,想说什么又没有说出来。

穆天枢也有些拿不准,他本就是个耳根子软的糊涂蛋,一会儿觉得应该眼见为实,焦仵作说的有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