斩荆流

鹰与鸢 杨凯维 1446 字 2天前

厚厚的老茧让约轮几乎感觉不到那被刺的感觉。

可是这种附着在低矮灌木上的荆棘藤总是舍不得多长些个,一个山头也就收集个几十厘米长的藤,每每约轮将这短短的一小条拽出,都得用背后的“骄傲”挑断,可谓相当的麻烦,而且看来十分滑稽。

而且挑的一定要快且准,不然,韧性十足的荆棘藤立马就会弹会灌木丛中,让搜寻者又是一阵好找。

试想,使用一柄一米二的长刃来斩不到一掌长的荆棘藤,而且要在瞬息之间精确地完成挑斩,刚开始,约轮的内心几乎是崩溃的。

因为,这藤弹的是在是太快了,自己的手又不能一直拉着。

有一次,甚至差点扭伤手腕。

更多时候,是斩到空处的失落和被误斩断的枝条砸中脑袋,然后又是一通龇牙咧嘴…

被砸一次,两次,三次…

不止一次,两次,三次手酸的想休息。

但是一天收集的黄金时间有限,约轮每每都是呐喊着克服酸胀,几乎在抬不起手,力竭的状态下才终于斩到实处,收集到了目标材料。

一天,两天…一个星期飞逝。

慢慢地,约轮发现了技巧。

首先,出刀不能急,因为约轮发现在他松开掐住藤的手松开的一瞬间,藤反弹的速度最快,而且此时其处于拉伸的最长态,在会弹的过程中,其韧性是最足的,此时的斩击会被其韧性化解,根本无法将力道从刀尖完整传递,从而转化为切力。

而且,这荆棘藤,有用的仅有中部的十几厘米,若出刀犹豫,便又会斩到空处。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此刻,就必须寻找最佳的拔刀方法,以节省出刀的时间并提升斩击的准度。

在十多天的摸索中,约轮也渐渐调整到合适的出刀位置了。

左手掐住对方七寸出拽出,拉至右肩上方,将刀柄调整至左肩胛骨外展四分之三中指与拇指开展出,同时右手腕微微下压。

放低腰背,降低身体重心让腰部力量更快传导到上肢。

“呼呼…”轻轻地舒一口气,然后掐住荆棘藤的左手食指与拇指同时放开!

切记!要如射箭一般,松弦的手在最后一刻绝不能用力,不然就会改变箭射出的角度。

让这刺藤儿自由回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