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很多人要去厂里报到,证明信、户口本一定要贴身带好。上公交车前摸一下,下公交车的时候也得检查一下!每年都有马大哈忘带,空着手就往厂里奔,好多人因为这事儿工作岗位都没了!家里人都提个醒!”
三大爷说完停了会儿喝茶,然后二大爷接着说。
“街道办的同志说,以后咱内城会慢慢不让牛马这些牲口进来了。”
刘海中说完,大家一下就议论开了。
“那以后搬家或者拉大件用啥车呀?难道去街道办找大卡车?”前院有人喊道。
刘海中回头看了一眼,把手压了压说:“街道办同志说这事儿是慢慢来的,今年摩托车总厂会加大产量,街面上蹬三轮、拉板车的会组织学摩托车驾驶技术,咱院里小年轻要是愿意学,街道办也支持!”
这话没说太清楚,刘海中也就没往下说了,因为街道办当时就说个大概。
那时候工作机会少,有的街道办就组织小年轻学这个。学的人不少,可车价钱出来后,街道办傻眼了,没人买得起。最后三轮车协会帮忙,在政府支持下才弄到一批车。
但新车到手后问题一堆,各种调侃的话就出来了。到80年代,这种车型被叫做“三不拉”,拉冰棍的不拉,去医院的不拉,去火葬场的也不拉。可这车型还一直在生产,全国各地都有。而且生产这车型的问题一直很多,像噪声大、容易熄火。其实这款车原型就有点问题,国产化后又赶上特殊时期,要技术讲阶级,要质量讲忠诚,说工人生产的东西不合格,谁敢说这话谁就可能倒霉,所以质量一直不咋地。
“好了,大家静一静!这事儿也不是一下子能成的。重点是牛马骡子不让进城了,咱院子里养鸡鸭养猪的……”阎富贵还没说完,
就听底下有人大喊:“哪个爷们能在四合院养猪啊!”
“对对对,三大爷,你说哪个院还养猪呢?那不得臭死!”
“咱胡同没听说谁养猪呀!”
以前城里大户人家有养马的,四合院还有专门养牲口的地方,后来有人说人畜混居得病,慢慢地就没人养猪了。
“唉,当年挖龙须沟的时候好像就不让养猪了!”
“您还知道龙须沟呢!咱院里好像还有人去义务劳动了,那都多少年的事儿了!”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我那时候还没上班呢……”
这话题一下偏了,刘海中赶紧敲桌子。
“我和三大爷商量了,咱院的人出去嘴巴严点,别到处瞎显摆!街道办的人来了,让你杀鸡,咱院里都得跟着不好过!”刘海中这话得到很多人支持。
那时候鸡很金贵,农村人城里人都指着鸡呢。有媳妇的给媳妇煲鸡汤,有小孩的给小孩补营养,有老人的给老人吃。家里有急事儿,把鸡卖了能换钱,能下蛋的老母鸡可不便宜。
养鸡养鸽子的事儿一直到08年左右才彻底没了。
“一鸽顶三鸡”这话也不知道从哪传的。普通老百姓家媳妇坐月子一般喝老母鸡汤,条件好点的才喝鸽子汤。不过养鸽子的人一般不吃自己的鸽子,也不知道这习惯咋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