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三大法宝

在天朝的历史中,最早运用这三大法宝的人是春秋战国时期的名将吴起。

吴起对魏国军制的改革以及相关的新政,在后世看来就有些类似于发年终奖一般:让做出大贡献的员工坐在第一排,每人面前放着一大捆奖金;做出一般贡献的员工坐在第二排,每人面前只放着一小捆奖金;而剩下的那些没有做出贡献的员工就坐在第三排,高层心情好那就给他们发点大米发点油,要是心情不好那就发张面额很小的抵用券意思意思。但是,要请员工的家人看着他们领年终奖。而且每年都要派遣专人来上门慰问员工的家人,解决员工的后顾之忧。(于是武侯设坐庙廷,为三行饷士大夫,上功坐前行,肴席兼重器、上牢。次功坐中行,看席器差减。无功坐后行,看席无重器。饷毕而出,又颁赐有功者父母妻子于庙门外,亦以功为差。有死事之家,岁遣使者劳赐其父母,着不忘于心)

正所谓上富而骄,下贫而怨。

只有合理的赏罚制度,人才才不会流失。若是只给手底下人底薪,连提成、奖金等一样都没有,那么手底下人就只好摸鱼来糊弄。若是给手底下人解决了后顾之忧,还能拿大捆的奖金发年终奖,那手底下人必然有工作积极性。而且必须给现金,不是现金没那么大的冲击力。

当然,吴起在纪律要求上也是十分严格的,一切行动必须坚决听从指挥,否则将会严惩不贷。

如此赏罚分明,就使得魏武卒在前期拥有极强的战斗热情和极高的士气。吴起也在大大小小历经六十四战后,为魏国夺取了秦国在黄河西岸的五百多里土地,将秦国压缩到了华山以西的狭长地带。

之后,继承吴起的衣钵,并将这一套发展的极致的人名为商鞅。

而商鞅平生最不喜欢给百姓画饼。

自从秦国丢失了河西之地,历代秦国国君会对大臣、百姓灌输着‘河西民众苦不堪言,大家的家人也是一样吧?我们要发扬无私奉献的高尚精神,积极踊跃为收复河西的失地做出应有的贡献’。

可这样的话术一次两次可能还有些作用,时间一长很多人就会麻木了,甚至还有一部分人会认为自己的国君又在画大饼、职场PUA。要知道,秦国在丢失了河西之地、函谷关后,仅剩的不少领土都是贫瘠之地,大部分的百姓都不一定能解决自己的温保问题。

等到商鞅执掌秦国大权并进行变法后,秦军在短时间里就变成了山东六国谈之色变的虎狼之师。

在商鞅看来,宣传最为将就的就是对口。秦国的历代国君有东出进而统一六国的理想,好,很好,很有精神。若是你给秦国的百姓频繁讲这个理想和志向是不现实的,秦国百姓所需要的东西很简单,就是想要自己的财产能够增加,想要更多可耕之地、更大的房子,想要人人羡慕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