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三章 救济灾民

最早是在春秋战国时期,由管仲提出——“若岁凶旱水泆,民失本,则修宫室台榭,以前无狗后无彘者为庸。故修宫室台榭,非丽其乐也,以平国策也。”

如此一来,上条家就能帮助受灾领民以及流民在越后一国之中有活干、有收入,可谓是惠而不费、一石多鸟。

同时,上条家也能趁机大肆整修北国街道、三国街道等重要道路,以及疏浚信浓川、鱼野川、轻井川、横山川、前川等诸多领内的河道。

清定甚至还将进入上条领就食的两万余流民之中,挑选出了五百名青壮招募为常备足轻;次一等的两百余人则是充当上条家的金堀众,负责去上田银山进行开采,在必要之时还能在攻城之时进行土工作业,以及切断守军的水源。

就这样,因清定颁下诸多重农恤民、以工代赈的政策,使得他深受越后七郡武家、百姓的拥戴,其声望日重。

反观关东八国、甲信两国、东海道诸国等地的那些强力大名,他们此时却忙着互相攻伐,争夺地方霸权,并没有重视领内的受灾情况,导致治下领民的大量流失,可谓是千村万落如寒食,不见人烟空见花。

与此同时,伊达晴宗在被伊达稙宗一方三面夹击之下,逐渐力不能支,便派遣亲信重臣桑折景长作为使者,前去出仕上条家,希望上条清定能向自己伸出援手。

面对来自伊达晴宗是求援,清定陷入了沉思。

若是上条家站在伊达晴宗一方,那么不单单是上条家被卷入伊达天文之乱中,甚至还会有很多越后武家也一并卷入。

任何事物都是一把双刃剑,虽然上条家掺和伊达天文之乱可能会在短时间里无法抽身,但可以趁机攻打站在伊达稙宗一方的芦名家,并夺回芦名家侵占的越后领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