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四章 武田德政

在邻近甲斐的境目地带,武田军还竖起一块木牌,上面还详细标注了赎金的价格——二贯文至十贯文,若是不及时出钱赎回,那么他们就会被武田家转卖至其他地方。

北条氏康对武田家此举是感到万分愤怒,可他眼下又无力出兵将被掳走的领民夺回,因为手中仅有两千余军势,而武田军的本队早已从骏河撤入了甲斐,若是孤军深入,极有可能遭到武田军的伏击。

最后,北条氏康只能将武田军所竖起的木牌送至富士川的北条军本阵之中,自己则是率军在青根乡东面的烧山上借助地势设防,以免再度遭到武田军的入侵。

作为守备相模、甲斐两国境目地带的津久井众旗头、津久井城城主内藤大和守,很快就被北条氏纲问责。不仅其领地遭到了半减的处分,甚至还被勒令切腹自尽。

之所以北条氏纲会对重臣之一的内藤大和守如此不留情面,为的就是不让家中众人再度效仿他那样玩忽职守,让武田军进入北条领内如入无人之境。

虽然武田信虎通过对北条领的滥妨狼藉以及乱取足弱,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一些甲斐国内的矛盾,但仍然需要面对台风、水灾等自然灾害过后的饥荒。

故而,武田信虎不得不在领内颁下德政令,以此来减轻领民的负担。

“德政”本来是指“有德的政治=善政”的意思,十四世纪后半期,变成了仅仅指“免除债务”的意思了。尤其是在室町幕府统治时代的后半期,可以频繁地见到在征夷大将军更替时人们爆发一揆,要求足利将军家施行“德政”(免除债务)。百姓们渐渐开始认为德政是同改元一样是迎接新时期到来的标志,因此在将军更替时发生“新时期的到来=德政”也是理所当然的。

然而,德政令的颁布,叹息者和欣喜者都有,但是大多数人都在叹气和悲伤。同受到德政令恩惠的债务者相比,更多的人则是站在被德政令损害利益的放债人的立场上。在欢迎武田家颁布德政令的同时,自然会有一些微辞。

这个理由则是因为德政令往往会招致当地经济的混乱。农作物的收获以及在地领主的年贡等,一般获取收入的机会只有一年一次,至多也不过二到三次。在当时的时代下,人们经常向金融业者(当地的寺社以及有德人,即富裕阶层)借来钱财与粮米用以维持生活。这和现代企业向银行贷款资金用作经营是一个意思,与其说进行金融活动的寺社与有德人是以此获得暴利的高利贷者,不如说他们承担的是支撑当地百姓(在困难时)生活的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