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渔民还是依旧进出万尾岛,从万尾岛出海。
只要遵从万尾岛那个什么会的命令,在固定地点进入万尾岛,从万尾岛出海,不得滋扰近海停泊的商船,不得私自接引商船上的人员即可。
普通渔民也没物资和商船交换,自然还是打他的鱼,也没觉得多少不便,但看到万尾岛人精神抖擞,扛着火铳,横刀蹭亮,反倒觉得有安全感。
为了支援万尾岛刘家,“丰南号”最近的日子过的磕磕巴巴的,主要就是粮食支援过去了,影响了自己。
终于等到了夏粮收获的时候了,柏家村的粮食继续保持着稳定的收获。而经过农业改造的赤腰瑶寨粮食收获翻了三番,这让赤腰瑶寨沸腾起来。
赤腰瑶寨的瑶人从未收获过如此之多的粮食,大家都被老管的农桑神技折服了。
粮食的突然增长带来了许多问题,首先就是储存的问题。
原来寨子粮食收获少,家里的坛坛罐罐足够用了,现在突然这么多粮食多出来,怎么个储存法。
雨季里雨水多,不好好储存粮食容易上霉腐烂,尤其是红薯更容易腐烂。
所以,最好的方法就是卖掉一部分。
“丰南号”于是兑现了当初的承诺,收购瑶寨的粮食。
只不过,没有用现银收购粮食,而是推出了“代银券”,一种代替银两的纸质券。
一开始,瑶人有点不接受。老管他们出来用自己的信誉担保,大家伙儿这才收下了所谓的“代银券”。
为了能让瑶人觉得“代银券”有使用的价值,“丰南号”于是举办了一个商店。
商店里销售一些山下代购来的生活必需品,包括走私的盐,还有“丰南号”用炼废的铁打造的农具。赤腰瑶寨公司生产的纸张也在商店里出售。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瑶人见“代银券”确实有用,也就渐渐接受了这个新生事物。
同时,“丰南号”在瑶寨招收的工人,每月结账的工资也是用“代银券”发放,这就奠定了“代银券”在山上的主流通地位。
“代银券”的设计,一定程度上让“丰南号”在支援万尾岛刘家的过程中缓了一口气。
这时候,“丰南号”工场又有了新的产品,形成了新的财源,渐渐让“丰南号”在“代银券”的加持下做到了收支平衡。
沈涛涛在修理水力风机的时候,发现绑扎的麻绳在水里腐烂的速度太快,换的频率有点高。
于是他就捣鼓着,把沥青涂在了麻绳上,经过一段时间发现,涂了沥青的麻绳抗腐蚀的能力有了显着的提高。
有了这个发现之后,大家就生产了一批沥青麻绳备用。
张大强听沈涛涛说起之后,就拿了一卷儿沥青麻绳在交易的时候带给了万尾岛刘永浩。
万尾岛传回的消息,这玩意太好了,海上等着要。
沥青麻绳脏归脏了一点,但是耐海水腐蚀,节省备用品的船上空间,也节省更换的人力。海上商船和渔船都大量的要,有多少要多少。
于是,本来利润和销量一直不太行的麻绳因为加了沥青成了热销品,瑶寨一些妇女和力工又被招聘了,有了新的工作岗位可以挣到“代银券”。
麻绳的主要原材料——苎麻这东西不需要占用田地就可以栽种,连老弱小孩都可以参与进来。
整个瑶寨除了失去劳动能力的人就剩下一个闲人——瑶寨公司经理黄兴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