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章 产业转移

产业自然也要有所转移,十家瑶寨用水是边上的山涧,生活和农业用水是足够的,但是用作水力还是差了一点。

于是沈云峰便决定将沥青麻绳的制造转移到十家瑶寨,这是个不需要利用水力的产业,耗费人力较多,正好把十家瑶寨女性的劳力释放到手工业生产中来。

十家瑶寨和基地有一段路程,“丰南号”也不可能将十家瑶寨圈入基地中来。

便安排十家瑶寨在垭口山道半山腰安排了岗哨,在山道朝基地的路口也安排岗哨,人员是十家瑶寨的人员,但是编入安保队管理,拿工资。

简单的纳入是完成了,但是真正的融合还需要一段时间。

在“丰南号”新的组织结构体系下,原始的村寨管理制度必将会被现代工业生产模式摧毁,形成新的以家庭为单位的社会组成形式。

在那之后,是公司化,还是基层组织化,这些沈云峰暂时还没考虑,因为本来社会管理就是个大课题。

沈云峰他们都是些理工科的大专生,既没有理论功底,也没有实践经验,只能摸着石头过河,走一步看一步。

经济活动到了一定的体量,溢出效应是难免的,同在一保的龙岗瑶寨不可能对变化一无所知。

在渐渐接触之后,十家瑶寨和龙岗瑶寨达成了收购苎麻的协议,赤腰瑶寨和龙岗瑶寨达成了收购茶叶的协议。

当然,都是以粮食加银两作为兑换,龙岗瑶寨还处在恩格尔系数极高的状态,只是比以前的赤腰瑶寨稍微好一点而已,粮食的缺口还有一部分。

由于赤腰瑶寨和十家瑶寨粮食的增产,万尾岛渐渐走向粮食自给自足,“丰南号”整体上粮食供应还是可以的。

沈云峰暂时不愿意为了粮食去急促纳入龙岗瑶寨,还是采取了渐进的方式,在没有龙岗瑶寨刻意的恳求下,“丰南号”暂时不去帮助龙岗瑶寨进行农业改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