甄嬛怎会就此罢休?她对于皇上把倚梅园祈福之人认作是余莺儿,耿耿于怀,于是在合适的时机,故意在皇上面前提起那夜的情景。
皇上这才恍然大悟,原来那一晚在梅花树下祈福,说出“愿逆风如解意,容易莫摧残”这般清新雅致诗句的人,并非余莺儿,而是甄嬛。
余莺儿的命运,终究还是如同前世一般,走向了被皇上赐死的路。
这一次,前来送余莺儿最后一程的,依旧是安陵容。
那阴森的冷宫内,余莺儿面色惨白,眼神中却透着不甘与怨恨。
小厦子手持弓弦,缓缓走近,尽管双手微微颤抖,他还是狠下心来,将弓弦套在了余莺儿的脖颈上。
随着小厦子用力拉扯,余莺儿的呼吸逐渐微弱,直至生命的最后一刻。
在生命即将消逝之际,余莺儿的心中满是懊悔与仇恨。
她想,若是上苍能再给她一次重生的机会,她定不会如此优柔寡断,定会在第一时间想尽办法毒死甄嬛,而不是像这次这般,只是慢慢地折磨她,结果反倒被甄嬛一步步算计,落得如此凄惨的下场。
至于为何最终还是小厦子勒死了她,其中缘由,说来也是余莺儿自作自受。
自从余莺儿知晓上辈子是小厦子亲手勒死自己后,便怀恨在心,时常借着各种由头折磨小厦子。
小厦子虽不堪其苦,但因自己是皇上身边的人,余莺儿也不敢做得太过明目张胆,这才勉强保住一命。
可即便如此,小厦子也受了不少磋磨,当接到赐死余莺儿的旨意时,小厦子的心中高兴极了。
唉!这世间有些人,便是如此,哪怕命运慷慨地给予了一次重来,她也把握不住机会。
余莺儿死后,甄嬛岂会善罢甘休,在她看来,若没有华妃等人在背后撑腰,区区一个余莺儿,不过是个小小答应,怎敢让她在碎玉轩饱受折磨,甚至还险些被毒药所害。
于是,趁着皇上离宫之际,甄嬛心生一计,决定借鬼神之说在这后宫之中搅弄风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