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0章 抗日热潮

周师傅趁机将特制传单塞进日军运输车,那些遇热显影的油墨正在悄悄蜕变,纸张与车身摩擦的声音在寂静的夜里显得格外神秘。

随着风筝群的宣传活动逐渐接近尾声,暮色开始笼罩大地,在城中的另一个角落,城隍庙前的空地上燃起十八盏红纱灯笼。

温暖的红光洒在地上,映出一片祥和却又暗藏杀机的景象。

郑戏子踩着碎瓷片铺就的星图,脚下传来清脆的声响,水袖甩出两道流火,磷粉在暮色中炸开“誓杀倭寇”的篆字,那篆字如同燃烧的火焰,充满了愤怒与斗志。

三十七个孩童牵着风筝线从街角涌来,绢布上的抗日标语在晚风中猎猎作响,那声音仿佛是孩子们心中的呐喊。

“快瞧那风筝!”卖糖人的王老汉突然指着天空。

莫宣传员特制的三棱风筝正悬在二十丈高空,六个面分别绘着《论持久战》的节选,夕阳穿透半透明的蚕丝纸,将文字投射在青砖墙上,那文字如同金色的丝线,在墙壁上闪耀着智慧的光芒。

牟勇按住腰间短枪,手指轻轻摩挲着枪柄,感受着那冰冷的触感。

他朝戏台后的暗巷打了个手势,动作干脆利落。

八个背着三弦的“乐师”立刻分散到人群外围——他们怀里的根本不是乐器,而是裹着红绸的冲锋枪,红绸在风中轻轻飘动,仿佛在诉说着即将到来的战斗。

萧云站在钟楼顶端,寒风呼啸着吹过他的身体,他通过夜视镜片仔细观察着局势。

他看到十五个可疑光点,那都是他提前布置的次声波反射器。

他深知这些反射器的重要性,它们将成为对抗日军的关键武器。

“天女散花咯!”郑戏子忽然翻上三米高的旗杆,绣着北斗七星的披风迎风展开,如同一只展翅的雄鹰。

藏在褶皱里的传单雪花般飘落,周师傅特制的感光油墨遇到体温便显出字迹,抱着孩子的妇人忽然发现掌心浮现“全民抗战”的标语,那温暖的字迹仿佛给她注入了一股力量。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祠堂方向突然传来唢呐声,激昂的旋律在夜空中回荡。

贺教师带着七十二个学生列队而来,孩子们高举的风筝骨架里嵌着铜片,夜风吹过时发出《黄河大合唱》的旋律,那激昂的旋律如同汹涌的黄河水,让人热血沸腾。

十岁的小班长将风筝线拴在石狮子上,绢布上密密麻麻写满稚嫩的字迹:“我要当神枪手”“把鬼子赶下海”,那字迹虽然稚嫩,却充满了坚定的信念。

“八嘎!那些风筝...”潜伏在茶楼二层的小林文化官捏碎望远镜,玻璃破碎的声音在寂静的夜里格外刺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