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才高官的话是让我深有启发啊,对于最近我们国企改革改制的乱象,我也早已察觉并甚为担忧。我说下我的观点,首先最小代价不是没有代价,你代价太小怎么引的来凤凰呢?你不舍弃梧桐树哪里来的那么多圣人来无偿帮助你吗?再说监管,人大不是一直在监管吗?我们包括高官那个不是在人大的领导下?最后我觉得监察部门就细化到各个局吧,让冶金啊纺织啊轻工啊电子啊,他们自己成立部门就行了,我们不能外行指导内行。”

好家伙情况清楚了,这个估计就是大BOSS了。

“我不同意X同志的观点,你这样完全就没有任何改变嘛?上面是看到问题让我们解决问题的,不是让我们互相扯皮淘江湖的。”

同样的情况也发生在各个局级机关里,激进改革派和保守改革派是互相争个不停。

虽然知道大势难改,但是在细节方面如果让激进派掌握更多的主动,那最终的效果那可是天差地别的。

最终故事还是不出意外的来到了传统华夏的路子里,中庸。

没错就是中庸,两边互相退让一步。

最后出台的政策就是在加快改制的情况下增加监管,在舍弃一些利益的同时要放在明面上,不能暗箱操作。最重要的就是成立监察部门的事情了。决定成立在市委的领导下的,“改革审查监察小组”。

party副高官和市常务副分任组长和副组长。

而最重要的就是王鲁海任命为副厅级监察员,并兼管纺织纺织方向的改制监察。

这一任命下来其他地方不清楚,但是纺织系统的影响那是仿佛地震一般。

而且还继续兼任十八棉的副厂长,只是不具体分工生产管理了。

任命下来后,上级领导陪同王鲁海,一起走进了厂会议室。

在简单的欢迎和客套之后,会议上当场宣读了任命,并希望大家配合好王同志的工作。

台下的黄总和少数几个领导包括顾珺脸上都十分难看。

“好家伙都和我平级了,而且是直接在市委的领导下的,我是比不了啊。还好不算太得罪,我也快退了,问题不大。以后少参与他们的事情吧。”

不管黄总他们怎么想,但王鲁海已经是不同往昔是上面的红人了这是不争的事实。

领导说完后看了看王鲁海说道:

“王同志,你有什么说的吗?”

王鲁海当然驾轻就熟的一些冠冕堂皇的一段话说完。

现场就开始了固定的欢乐时光,大家空话套话一个一个说完后。

领导总结了陈词说道:

“那就这样吧,大家好好支持配合王鲁海同志的工作。今天就这样吧。”

此时王鲁海经过再三犹豫之后,发现还是小儿科的来一下吧。凭什么你们弄了我一顿,我就这样放过你们?到时候一个退休一个调职,我怎么咽的下这口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