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到你们查找资料的时间花了五天,设计只用了一天,准备零部件的时间只有四天,最终产品一次合格,这有什么关联吗?”
“我们决定研究旋耕机后,小组成员就进行了充分讨论,把难点都尽量找出来,然后去查找资料,解决这些问题。我们五个人是同一个宿舍的,所以查找资料回来后,还要对那些难点进行讨论,在不断讨论中解决,拖拉机的构想,也是在讨论中加进去的。这也算是磨刀不误砍柴工吧。至于四天拿到零部件,这是我市配件厂、锅炉厂、电机厂等五家工厂的领导和工人们积极配合的结果,没有他们的无私奉献、全国建设一盘棋的做法,我们的产品不会这么快出现。”
“手扶拖拉机的车厢为什么用木板,是为了节省钢材吗?”
“这倒不是,原因有两个:一是我们现在做出来的只是样品,没必要浪费;二是用木板已经能满足我们的主要目标需要。我们的主要目标是载人、装旋耕机,所以也没必要浪费。”
“你认为木板不适合做车厢?”
“可以这么说。车厢装载的货物不是固定的,可以是沙子,也可以是钢铁,有的平整、无棱角,有的有刺、比重大,就如我们的旋耕机,如果路途稍远,下面的刀片就会对木板造成破坏,多用几次,木板可能断裂,会造成安全事故,给国家带来更大的损失。”
就黑板上的内容问了半个多小时后,他们两个又向廖祚祥、张立维等人问了不少问题,最终总结起来,就是为了一个问题的答案进行不断验证。
秦淦西从心底里没有认为他们这是不信任自己,反而是被他们的这种严谨精神所折服。
在前世,他很少听说过有这样的记者,也没见过如此严谨行事的同事,那时候的人,普遍都没把心中的小魔鬼关得这么严,所以到那时,目前普遍认为心中不应该的“小”,大家都觉得是很应该的,这也是导致朋友越来越少、人心越来越浮躁、越来越焦虑的原因。
在问完他们几个后,郭记者再转向秦淦西,“你们小组取名为农业机械研究小组,今后的方向就是农业机械吗?”
秦淦西笑着说:“我是农民的儿子,所以首先想到的是农业机械,而且在农业机械上,大有潜力可挖。我在一些杂志上看到过,目前国外正在大力发展这一块,我觉得我们夏国应该迎头赶上去。”
“有什么思路了吗?”
“可以说有,但还没有具体的思路。”
“怎么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