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淦西无奈在河边抓鱼,有人却在为他而激动。
京都秦励园家,秦励园在和秦丽芬通电话,“姐,你说今天报道的那个秦淦西是励国的大儿子?”
“不用怀疑,那张照片上开拖拉机的就是他。”
“真是老小家里的,我家就出息了。能因为机械产品而上央日报的,全国罕见呐。可惜我这段时间很忙,不然一定会回去祝贺一下。”
“我和你说,这个淦西在各方面都很优秀,学习好,孝顺,还做得一手好菜,抓得一手好鱼。老爷子没有他的话,上次住院还不知道结果如何。如果有时间,你还是回去看看吧,去年修成了长江大桥,到星沙也很快。”
“我会找时间回去的。”
挂断电话后,秦励园满心苦楚。
以前有闲,还联系战友和部下去寻找爹娘;现在找到了,却因为被教条主义牵连而不得动弹,想去看望而有心无力。
张海燕看到他脸色凝重,便努力劝解,“情况会好的。只要情况好转,我们就一家人回去看看。”
秦励园摆摆手,“我想爹娘他们会理解的。”
在上沪,秦丽芬很疑惑地问他丈夫蔡竟奇,“我给励园打了电话,也写了信,他应该知道了爹娘的地址,为何没回去看看,难道遭遇问题了?”
蔡竟奇应道:“可能吧。不过他的级别不够,问题不会很大。不要担心,这事很快会过去的。不过淦西还真不错,竟然同时研制出两种机械,不但可以用于农业,还可以运输,这两种都大有前途。”
秦丽芬问道:“如果这两种机械能生产,对淦西今后的前途会有很大帮助吧。”
“即使不生产,也为夏国的机械研制打了个样,对前途也是很有帮助的。央日报都报道了,说明效果得到了认可,被批准生产的可能性很大。”
“哎呀,要是晚一点回来,我就可以当面祝贺他了,我想爹娘他们一定高兴坏了。”
“你也写封信回去祝贺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