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距和株距的调节更直观,也更简单粗暴,不到三分钟就调节到位。
重新推动机器后,自走式播种机在坪上走出了标准的步伐,行距一尺五,株距五寸,每次下漏两三颗种子,多的是两颗,很少的是三颗。
看到地上整整齐齐、成行成列的玉米粒,周益农哈哈大笑,“淦西老弟,各位同学,你们先不要去实地试验,容我先去把区领导找来看看。这样的速度,一台机器可以顶七八个人啊。必须要请他们来看看。”
秦淦西对此没有意见。
对他而言,这样的宣传越多越好,有首席那一行字在手,啥都不怕了,剩下的是推广,种更多的玉米……对了,还有小麦。
周益农已经走了,跑得好快,小麦种子拿不出来了。
他对周春波和周毅发说:“播种机在行走时会有震动,可能造成螺杆松动,会影响下种,这里如果能解决更好,不能解决只能经常性地观察,及时调节。”
周春波说道:“开机器的人不可能老是看脚底下,实在不行,只有把螺杆缩短。”
周毅发摇头,“我们这是多功能播种机,螺杆缩短的话,用途就会受到限制。”
这是一个两难。
不过在秦淦西心中,这还是很容易解决的,只要把螺杆换成别的方式就行,他只是之前没想到,毕竟前世只是看到过,知道其基本原理,并不清楚每一个零部件。
如果今后真的要投产,把这个部位稍加变动就行。
相对而言,手工播种机更难调节,张立维和邹立群到现在还没调节好。
秦淦西走到他们旁边一看,发现是他们的调节太过小心翼翼,没有考虑到玉米粒的大小,稍微调节一下就试,试完不行后再微调。
他提醒道:“老大、五哥,你们就拿一颗玉米粒做参照,看需要调多少,然后基本调到位再微调,本来就是很粗糙的东西,用不着这么小心翼翼。”
张立维扭头看了他几秒,然后呵呵笑道:“日他个仙人板板,我把这个东西当作精密仪器在搞。”
嘁哩哐隆一通操作,再试,竟然到位了,一次恰好出两粒玉米。
邹立群哈哈大笑,“老大也是神了,竟然一次到位。小十,还是得你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