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月转瞬即逝,60年三月二号,易中海师徒在四合院里十分低调,即便是被刘海忠一天到晚的挑毛病找话茬也是骂不还口。
逐渐的形成了天还没亮就起床打扫院子的生物钟。
“师父,这日子咋过啊,淮如跟我妈现在去公社申请个进城探亲都办不下来......”。贾东旭拿着扫帚扫着地哭丧着一张脸委屈的抱怨道。
“唉.....”。闻言,易中海先是一怔紧接着神情萎靡的唉声叹气的摇了摇头继续说道:“东旭,现在粮食越来越少,现在就连买肉都要排队碰运气.....淮如跟老嫂子这隔三差五就办探亲证明进城,次数多了肯定是不行的”。
“可是....可是,师父......这日子还要过到啥时候啊”。贾东旭停下手动扫地的动作,欲言又止的的说道。
现在外头不知道是谁传出的闲话,弄得南锣鼓巷以及轧钢厂的风言风语也是满天飞,说他媳妇秦淮茹在乡下为了口吃的跟不少人勾勾搭搭的。
就连年过半百的贾张氏都被人传出与村里的二叔三叔发生了超友谊关系,说他贾东旭虽是贾家的种,但未必是老贾的亲儿子。
从一开始背地里议论也逐渐的发展成了当面指指点点,有甚者更是上前询问:“贾东旭,你这媳妇儿是替谁娶的啊?”。
气得他好几次跟人发生了好几次口角,可总是被人抱团围在了人群中央,贾东旭是打也打不过,骂也骂不赢,每天就像是个受气包一样任人打趣调侃。
“在忍忍,说不定今天入秋的时候大丰收,粮食产量一恢复,外头查得不那么严了,淮如跟老嫂子进城的次数也不会被限制了”。
“东旭啊,现在咱们是什么处境你也清楚,别跟人置气,权当他们说话是放屁,要不然吃亏的是咱们”。易中海也明白,自己这个徒弟娶了个长相不错的媳妇。
又是二十九岁的壮年,习惯了老婆孩子热炕头的日子,现在老婆不在身边时间久了总会憋得慌。
“哎哎哎,干啥呢,天都亮了你们还不抓紧扫地,还在这里侃大山啊?”。正当师徒两人准备要互相鼓劲一起共渡难关的时候,
身后就传来了一道斥责声响。
刘海忠背着手一副领导做派的走进前院视察当瞧见地上有一个烟头的时候立马就兴奋的说道:“抽烟也不知道踩灭,万一要是着火了咋办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