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元首计划安排谁去北非?”
“隆不在少将!”
“他?”
“怎么不行吗?”
隆不在受到排挤的原因,众所周知,仗着与元素的私人关系良好,狐假虎威、有恃无恐,不服管教,没有大局观,最大的毛病是揽功,把法国战役的功劳揽在身上,拍了记录片,成为军界的“孤家寡人”。
“要想要赢得北非战役,单靠快速突击和一时的运输物资是绝对不够的,持久战,我们熬不过英国人,我们的战略储备,不足以支撑。”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迈耶正在聚精会神地聆听。
“同时马耳他岛才是关键,英国人在马耳他的岩洞中,挖出了几十公里的储存空间,存放物资和修筑防御工事,我们如何才能够攻破?”
迈耶的眉头紧锁,习惯下属的溜须拍马,偶尔来个耿直的人,倒也觉得有些清新。
“既然这样,我们打不打北非,是维持还是进攻,而隆不在信奉的是进攻进攻再进攻的思想,我们在地中海的战略,元首应该更倾向于战略相持。”
迈耶的愚蠢,其实更多的是与基层脱节,不接地气。
“我们对马耳他岛的进攻,元首已经命令做战前准备。”
“战斗机的航程是我们的短板,Ju88的携弹量恐怕不足以炸平马耳他岛!”
轰炸伦敦的底气,来源于下属的汇报,谁给了信心,简直是祸国殃民的一群混蛋。
“我们不可能什么都做好准备,就好像法国战役,我们要相信元首的战略眼光,他拥有上帝的视角!”
“为什么不把隆不在安排到东普鲁士?”
“因为国防军将领没有人愿意领导他,很容易变成孤军,元首不放心,你应该知道,元首对国防军的效忠并不是很满意。”
波西米亚下士,或者奥地利下士的称呼,是多么的不屑和蔑视。
400万冲锋队的解散,长刀之夜的隔阂,深深的矗立在中间,破镜终究难以重圆。
时不时发生的刺杀,是谁也无法大度起来,如果胜利还好,稍有挫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