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6章 三口笛

昆曲、秦腔、花鼓戏这些她都了熟于心,甚至高难度的燕乐舞、百戏、胡旋舞她都能来一段。

但是这个特殊时代的局限性太大了,她能拿得出手的东西,完全有可能被扣上封资修、反革命的帽子。

而她对这个时代流行的红色歌曲又一无所知,董芊芊左右为难地想,总不能靠唱国歌糊弄过去吧?

或许是因为董芊芊真的踌躇了良久,也或许是董二成下意识地忘了。

在从前像这种饭局,他总是一马当先递梯子给早有准备的董双环,让她大放异彩。

不管董双环是应景地说两句吉祥话,还是奏响笨重的手风琴,底下人没有不叫好,不鼓掌的。

有的家长为了突显自身对董二成的恭敬,往往在董双环表演过后。

对着自己孩子顺嘴叮嘱一句:“瞧瞧你董姐姐,多大气,声音多敞亮!

妇女能顶半边天,说的就是你董姐姐这般能干的人。”点头附和的声音之大深怕别人听不见一样。

毕竟董二成总是带头捧场,他的职务又太高,其他家庭的孩子没有与之相比的可能。

小孩子透明无暇的心最会分善恶、辨利弊,哪怕父母没有提头面耳的警示,他们也天然地明白董家的孩子跟他们是不一样的。

具体有哪些不一样,他们也说不上来,但瞧着董双环曾经的耀舞扬威,以及董芊芊可以独享一盘菜的待遇,他们也略微明白点什么。

而这其中的门道,初窥权利门径的吴千屿最是明白不过,她没让董芊芊尴尬太久,小手一拉便携着忧虑过重的董芊芊站了起来。

杯中的酸橘汁豪爽的一口干了,对看热闹的大人们迫不及待地说“各位叔叔、伯伯,阿姨、婶婶,千屿在曼掌村时多亏了各位的钱票照料,欠各位的账,千屿假以时日定会还上。”

随即对着不知所措的董芊芊眨巴一下眼睛,高声说道“如今芊芊妹妹能有个彩衣娱亲的机会,我腆着一张厚脸皮加入其中,还望各位不要嫌弃。”

吴千屿前年还在西双版纳作为下乡知青,天天爬树摘香蕉,她如今的工作是在探亲假时,她妈在家中秘密“逼迫”她爸得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