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一边派出侦察骑兵大范围搜索阿鲁台的踪迹,一边命令大军保持前进态势。
...
深入漠北后的困境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 随着军队深入沙漠,后勤补给的困难逐渐显现。
运输粮草的队伍行进缓慢,水源也越来越难以寻找。士兵们面临着饥渴和疲惫的双重考验。
尽管如此,朱棣依然坚定地指挥军队前进,鼓励士兵们不要放弃。
然而,阿鲁台始终避而不见,没有与明军正面交锋的迹象。
这使得明军陷入一种尴尬的境地,大军在茫茫沙漠中盲目寻找敌人,消耗着大量的物资和士兵的体力。
...
抵达答兰纳木儿河一带的决策
- 当明军抵达答兰纳木儿河一带时,经过侦察,依然没有发现阿鲁台的主力部队。
此时,朱棣面临艰难的抉择。一些将领建议继续寻找阿鲁台,彻底消灭其势力;而另一些将领则考虑到军队的现状,后勤补给已经到了极限,士兵们也疲惫不堪,主张班师回朝。
朱棣权衡利弊后,最终决定班师,他深知继续追击可能会让明军陷入绝境,而此时的阿鲁台也已无力大规模进犯明朝边境。
...
朱棣病逝,军队返回
在班师途中,朱棣身体状况恶化...这位年迈的皇帝终究没能承受住旅途的劳累和精神的压力于永乐二十二年七月十八日,病逝于榆木川(今内蒙古多伦西北)。
随后,在将领们的妥善安排下,军队秘密护送朱棣的遗体返回北京。
这次出征虽未与阿鲁台主力决战,但也反映出朱棣对维护边境安全的执着,同时也标志着朱棣大规模北征的结束。
——
注:历史记载,第四次,第五次出征漠北,朱棣并没有让朱瞻基跟随,汉王赵王也没有记载跟随朱棣五征漠北。
所以电视剧里那一片段,秘不发丧骗汉王赵王不是真实的,不要混为一谈。
当然,若是你写小说,到时也可以学电视剧内容,增加一些片段来增加紧张感。
...
————
真实记载为:朱棣病逝后,张辅杨荣等随行人员一番商议后,决定秘不发丧。
他们将朱棣的遗体安置在锡制的棺材内,这主要是因为当时在塞外,若消息泄露,可能会引起军心大乱,并且敌军若知晓皇帝驾崩,很可能会趁机攻击明军。
所以,他们对外依然保持一切供应如皇帝还在世一样,封锁消息,维持军队的稳定。
英国公张辅等将领发挥了关键作用,他们组织士兵,加强巡逻,确保行军过程中的秩序。在撤军过程中,军队也保持高度警惕,避免受到敌军的骚扰。
同时,他们派人快马加鞭通知京城的相关人员,特别是太子朱高炽,告知朱棣的死讯,让朝廷方面做好迎接灵柩以及权力交接的准备。整个过程需要精心安排,以确保明朝统治权力的平稳过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