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军虽整体实力强于对方,但安南地区多山地丛林,如长山山脉纵贯越南全境。
山地地势险峻,道路崎岖,丛林茂密,一方面限制了明军大部队和骑兵的机动性,使其难以展开大规模冲锋和快速行军。
另一方面,当地起义军熟悉地形,利用山地丛林设伏、突袭,明军易遭埋伏且难以及时发现敌人。
而水路则是较大的河流,红河、湄公河等。
河流不仅分割了陆地,增加了行军难度,而且在雨季河水上涨,形成天然障碍。
此外,明军在渡河时易受敌军攻击,且架设桥梁、运输物资也面临诸多困难。
至于沿海平原与三角洲这一处虽地势平坦,但其中水网密布,土地松软,道路泥泞,明军行军时不仅速度缓慢,而且重型装备和物资运输也极为困难。
同时,起义军可利用水网进行游击作战,切断明军补给线。
直至宣德元年,宣宗朱瞻基派成山侯王通为征夷将军,前往安南。
王通率部抵达安南后,积极组织军事行动。
他在应平、宁桥等地与安南起义军交战,凭借明军的兵力优势和较为先进的武器装备,取得了一些胜利,暂时稳定了明朝在安南部分地区的统治秩序。
然而,王通在取得初步胜利后,产生轻敌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