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朱佑樘

成化二十三年八月,明宪宗驾崩,九月六日,朱佑樘即皇帝位,大赦天下,次年改元弘治,开启弘治中兴的改革征程。

——政治革新:重塑朝堂秩序

朱佑樘深知,要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必须先整顿朝堂。他登基后迅速展开行动,毫不留情地将目光投向那些在成化年间恃宠专权、扰乱朝纲的奸佞之臣。

万安,这位靠巴结万贵妃而位居内阁首辅的庸臣,平日里尸位素餐,对国家大事毫无建树,却擅长阿谀奉承、结党营私。

朱佑樘果断将其罢黜,清除了朝廷中的一大毒瘤,同时,他还严惩了李孜省、梁芳等佞臣。

李孜省凭借旁门左道获得宪宗宠幸,干预朝政,卖官鬻爵;梁芳则在宫中肆意挥霍钱财,贪污腐败。

朱佑樘将这些人或处死,或流放,有力地震慑了朝堂上的歪风邪气。

朱佑樘不仅驱逐奸佞,还大力裁汰传奉官,传奉官是成化年间通过皇帝直接传旨任命的官员,他们大多不学无术,靠贿赂等不正当手段获取官职。

朱佑樘即位后,对传奉官进行了全面清查,一次性裁汰了两千余人,极大地精简了官僚机构,提高了官员素质。

在清除奸佞的同时,朱佑樘积极选拔贤能之士。他广纳人才,重用刘健、李东阳、谢迁等正直忠诚、才华横溢的大臣。

刘健为人正直刚毅,理政能力卓越,在朝廷中敢于直言进谏;李东阳学识渊博,擅长文学,同时对国家治理有着深刻见解;谢迁则思维敏捷,办事干练,在处理政务时公正无私。

朱佑樘将这些大臣委以重任,让他们进入内阁,共同辅佐朝政。在朱佑樘的支持下,内阁成员能够充分发挥各自的才能,为国家的治理出谋划策。

朱佑樘还致力于完善官吏考察制度。他规定京察六年一次,外察三年一次,对官员进行严格的考核。

在考察过程中,注重官员的政绩、品德和能力,对于那些贪污腐败、无能渎职的官员,一律予以罢免或惩处。

而对于政绩突出、清正廉洁的官员,则给予晋升和奖励。这一制度的实施,使得官员们不敢懈怠,纷纷努力工作,大大提高了政府的行政效率和治理水平。

——经济改革:休养生息

在经济领域,朱佑樘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休养生息,促进经济发展。他深知百姓是国家的根基,只有百姓安居乐业,国家才能繁荣昌盛。

因此,他多次减免受灾地区的赋税。每当地方发生自然灾害,如洪涝、干旱、地震等,朱佑樘都会迅速下令减免当地的税粮,减轻百姓的负担。

例如,弘治三年,湖广等地遭遇严重水灾,庄稼颗粒无收,百姓生活困苦。朱佑樘得知后,立即下诏减免湖广地区当年的税粮,并派遣官员前往灾区进行赈灾,发放粮食、衣物等物资,帮助百姓度过难关。

朱佑樘还积极兴修水利。他任命白昂、徐贯等官员主持治理黄河、苏松河道等水利工程。

黄河水患一直是明朝的心腹大患,频繁的决口和泛滥给沿岸百姓带来了巨大的灾难。白昂受命后,带领数十万民工,对黄河进行了全面的治理。

他们疏浚河道、加固堤坝,经过多年的努力,终于成功缓解了黄河水患。苏松河道的治理同样意义重大,苏松地区是明朝的经济重镇,河道的畅通对于当地的农业和商业发展至关重要。

徐贯在治理苏松河道时,采用了科学的方法,清除河道中的淤泥和杂物,拓宽河道,使得苏松河道恢复了往日的通航能力,促进了当地经济的繁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