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南明四朝

- 整顿吏治:隆武帝试图结束党争,整饬吏治,对贪污腐败等行为进行打击,以图建立廉洁高效的政府。

- 加强中央集权:他定南方各镇抚司,重掌乌斯藏都司,努力消灭地方割据,加强对地方的控制,提升南明的整体实力。

军事策略与行动

- 战略方针:吸取弘光政权“联虏剿寇”失败的教训,确立了“联寇抗清”的战略,试图联合农民军余部共同对抗清军。

- 北伐行动:隆武帝计划以15万兵力进行防守,10万兵力出击进攻清军,但因郑芝龙怀有二心,拒绝发兵和供应粮饷,北伐受阻。此外,黄道周不顾势单力薄,率师北伐,终因寡不敌众,在婺源被俘,后被清廷杀害。

经济状况

- 财政收入:主要依赖于郑氏家族的对外贸易收入,但仍难以满足庞大的军费开支。

- 赋税政策:为弥补财政缺口,继续征收“辽饷”“正饷”“助饷”等,甚至提前征税,名曰“预征”,给百姓带来了沉重负担。

文化方面

- 文化交流:隆武帝积极联络各方,包括派人到澳门请求葡萄牙的军事支援,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西方文化的交流与接触。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 思想激励:隆武帝本人志在复兴明朝,其行为和决策对当时的社会思想产生了一定的激励作用,激发了部分民众的抗清热情和民族意识。

政权灭亡

1646年七月,清军攻下浙东浙南后立即挥师南下,郑鸿逵放弃仙霞关逃回浦城,郑芝龙暗中与清军接洽投降,撤兵到安平镇,福建门户敞开,清军长驱直入,隆武帝出奔汀州,八月二十八日被清军追获擒杀,隆武政权灭亡。

————

绍武政权:

政权建立

- 背景:1646年,隆武帝朱聿键被俘殉国,其弟朱聿鐭逃至广州。而此时,其他南明势力在广东肇庆推举桂王朱由榔为监国,后朱由榔逃往广西梧州,广东出现权力真空。

- 建立:同年十一月初二,南明大学士苏观生、隆武辅臣何吾驺等拥戴朱聿鐭监国于广州,初五,朱聿鐭匆忙称帝,改元绍武。

政治状况

- 内部权力争斗:政权由苏观生把持,为争帝统,与永历政权互不相让,引发内战,严重消耗南明内部力量。

- 官员选拔混乱:为拉拢人心,仓促间大肆封官,“除官数千”,但官员素质良莠不齐,且多为苏观生亲信,导致政治腐败,统治基础薄弱。

军事情况

- 军事力量构成:主要兵力除广东总兵林察所部外,还招抚了郑、石、马、徐四姓海盗为官军,军队成分复杂,纪律性差。

- 军事行动:与永历政权兵戎相见,在三水县等地展开内战,虽取得了一些胜利,但也削弱了自身抗清力量,面对清军进攻时,难以形成有效抵抗。

经济形势

- 财政困境:绍武政权统治区域主要限于广州及周边地区,财政收入有限。同时,为维持政权运转和军队开支,不得不加重百姓负担,导致民怨沸腾,社会矛盾激化。

- 经济破坏:战争和动荡对当地经济造成了严重破坏,商业停滞,农业生产受到影响,经济陷入困境,无法为政权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