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安县。
县府。
黄忠轻轻抿了一口凉水,缓缓开口:“子瞻,你可知为将者急躁是为大忌?”
韩轼闻言,微微一愣,随即面露尴尬之色,自己确实有些急躁了。
他看着黄忠,不好意思地说道:“轼确实过于急躁了!”
黄忠微微一笑,目光深邃:“兵法云,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但在战场之外,更需懂得修身养性,方能立于不败之地。”
“今日,我便是想与你谈谈‘急躁’这一心性之弊。”
韩轼闻言,心中一动,他知道黄忠所言非虚,自己确实在很多时候都显得过于急躁,特别是这次。
“汉升细言!”
随即他一脸认真的看着黄忠。
黄忠点点头,再次喝了口水,说道:“急躁之人,往往行事冲动,不顾后果。”
“在战场上,这可能会让你错失良机,甚至陷入险境。”
“而在生活中,急躁则会让你的心灵变得浮躁,难以专注于眼前之事,更难以成就大事。”
“嗯!”韩轼闻言,点了点头,神色变得凝重起来。
他也知道自己在这方面确实有所欠缺。
黄忠见状,语气变得有些温和:“子瞻啊!你要记住,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有耐心和恒心。不要急于求成,更不要因为一时的困难急躁而灰心丧气。多多思考如何应对眼前的事情。”
“战场上,未虑胜,先虑败。”
“既然我们知道程将军极有可能失败,却又不能阻拦他,自然要谋划失败后我们如何面对敌人。”
韩轼一脸正色地看着黄忠,认可道:“汉升言之有理,此次确实是轼没有去谋划那么多。”
黄忠点点头,目光温和:“这和你急躁且担忧有关,你只知道主公要你死守文安,却不想带兵出文安。”
“此法虽稳,但久守必失,若是程将军全军覆没,我文安则不可久守。”
“故必须带兵援助程将军,也是对公孙瓒出其不意,攻其不备。”
韩轼有些认可且崇拜的看着黄忠,“嗯!此战我冀州袭营的一万大军能存活大半。汉升功不可没。”
“汉升立此奇功,主公必有重赏!”
黄忠却一脸严肃地看着韩轼,语重心长地说道:“子瞻,重赏什么的,忠不在乎,主公待忠甚厚,忠只恨不能报之!”
“你为主公从兄,将来必是主公麾下大将。汝要切记,行军打仗最忌急躁冒进。需知凡事都要沉稳应对,方能立于不败之地。所谓‘兵来将挡,水来土掩’,便是这个道理。”
“程将军在冀州多年,深受其麾下士卒拥戴,其要袭营,你我阻止不了。既然阻止不了,只能谋划他失败后我们如何去应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