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朱厚照居然给他们弄来了斌双宴。
这就很……很爽!
“原来斌双是这两个字。”刘昂看着斌双宴的横幅,不由得感慨起来,“文武双全之意,久闻陛下喜好武事,没想到居然是真的。”
“原来如此,若是陛下真的定下了入阁的规矩,文官要历州郡和兵事,才能入阁的话,那岂不是说,录科子弟,也能入阁?”
岑溪此言一出,余者皆露向往之情。
入阁。
这可是大明文臣的另一个大追求。
“我倒是觉得陛下意图复古。”有人点出了想法,“自古以来,除了宋代,汉唐子弟无不身佩宝剑,驾驭战车,横行千里。而今之大明,北有鞑靼,东南倭寇,西南土官,内有国贼,并不安宁啊!”
刘昂听到这个说话的家伙,操着不怎么流利的官话,不由得好奇问道:“阁下两广人士?”
“福建布政司,泉州府秀才杨光。”
这人不大好意思的搔了搔头:“在下只是经商至此,本无意科举了。不想今日居然成了进士。”
“原来如此。”不少人闻言,稍稍退了半步。
商人,那可没有多少愿意接触的层级。
刘昂倒是不在意,西南地界,商人可得罪不起,毕竟没有他们,西南可买不到盐甚至其他物资。
“在下刘昂,字信然。广西思恩军民府人。”
“在下岑溪,字明资。广西思恩军民府人。”
杨光看两人如此了当介绍自己,赶紧也回答:“在下杨光,字微云。福建泉州府人。”
“微云兄。”
“微云兄。”
“不敢,信然兄、明资兄,今后也请多指教便是。”
三人笑成一片,都有登台的喜悦,更有交好的心思。
朱厚照还没来的这段时间,就是给新科士子们寒暄交流的时间,如此就能在很快时间,就能分出一个个小团体。
有了小团体,就能一口气往外安排任务了。
所谓一人计短,众人计长嘛。
小团体,也如朱厚照所愿,很快形成了。
“陛下驾到!”
皇帝如时间抵达。
众人一听,赶紧兴奋的上前,然后按照规制,跪在地上:“臣等恭迎陛下。”
朱厚照看了一眼他们,虽然科举考试卷不赢高门大户和擅长做题的家伙们。
但他们一个两个中,不少人都是熟悉大明社会运作的人才。
有放弃科举出来行商的,也有早年读书,后来跑去当医生的家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