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厚照交代了之后:“希望这次回凤阳祭祖,祖宗能托梦给朕一个推荐。”
朱厚照走了两步,突然又退回来,让还在神伤的大臣们一阵发寒。
他又要干什么了?
“王守仁,你陪朕走一趟。”
“臣领旨。”王守仁悠悠然跟着朱厚照走了。
当晚,朱厚照带千余人,就往凤阳去了。
而梁储他们,只能赶紧往北方送信。
朱厚照虽然跟文官们妥协,但今天的戏曲,已经调动了整个淮安百姓的同仇敌忾,他们是朱厚照新政的受益者。
短短的几天功夫,分润到了朱厚照撒出去的近百万两白银,老百姓不支持朱厚照,能支持谁?
而且朱厚照的宣传手段,确实闻所未闻,如果全面铺开,依托锦衣卫和东厂的耳目跟规模,只要唱上一年,文官的根基就废了。
更何况,官吏一体化这把大杀器,跟录科这张入场券。
没有任何一个底层读书人能够拒绝。
就算是生员,哪怕被朱厚照废掉了土地特权,也会支持朱厚照。
因为官吏一体,任何考中的家伙,都得接受同样的升迁路数往上爬。
朱厚照只是将原本的科举内卷,转移变成了官场内卷。
但这带来的活力,将会彻底改变大明的政治格局。
官场内卷,卷的是做对做好,而不是比谁的学问更好。
朱厚照的改革主旨是收权。
这个过程中,地方乡镇自治权从宗法被剥离,或者合流都无所谓,最重要的是要能直接对话乡里,而不是中间隔着县衙去安排。
当然了,加这一个环节,等于要多花数以百万计的俸禄,所以朱厚照必须增加国家税赋收入。
商税、开海、只要自己收权成功,后续也就顺理成章了。
而现在上岸的官们,瑟瑟发抖了起来。
因为朱厚照还没说他们这些官要怎么处理才能脱罪,难道只能受死吗?
朱厚照为什么没说?
这个问题,王守仁也好奇。
清江浦上,船发了。
王守仁看着朱厚照,上前来:“陛下,臣有一问,不知可否问?”
“说。”朱厚照倒是好奇起来,“你还会产生疑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