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3章 天下熙攘,利来利往

朱厚照解释完了,看向他们:“宪法需要四个利益阶层共同商讨。勋贵、文臣、宗亲、百姓。

朕替百姓决策,勋贵的话,杨师傅若是愿意,可以当这个勋贵,若是不愿意,换人就是,宗亲朕之后会安排,至于文臣,前段时间关于费师傅入朝的呼声不小,费师傅若是有意,朕的聘任状可以立刻发下来。

至于谢师傅,若是愿意入北京,不如当个顾问,内阁这边,事情太多了,还需要一些老臣佐助才成。”

“陛下任官,不需要廷推的吗?”谢迁看向杨廷和,多有嫌弃。

“廷推,也得朕来裁定。”朱厚照摆了摆手,“朕有兵有将,升了内阁,安排勋贵入了都察院,夺了大理寺督管,北面的权责体系已经被朕聚拢起来了。基本上不存在反抗余地。反正朕活着,就按照朕的意思办,朕死之前,也会替后世之君调整好三权分立的体系。

哪怕当个橡皮图章,也能按着江南士大夫再次夺权。因为勋贵们会陆陆续续退出江南的土地权益,与朕一起呆在北方,转而成为商业体系沉入江南,进而控制江南经济体系。”

“这样一来,江南士大夫若是想要崛起,就会触及勋贵的利益,然后就免不了冲突。江南士大夫若是要反击,无非就是前往北方任官,然后清算北方世家,或者撷取勋贵在江南的利益,朕和后世的皇帝作为裁判,就算不拉偏架,也能防止任何一方做大。”

“倘若真有后世之君得罪到勋贵、地主、文臣合流,那么应该反思的就是那个君主了。”

朱厚照猛抽一口,呼出一道烟圈:“好了,说了朕对于未来的规划,现在有没有想要上车的?若是不上车,那可就没机会了,哪怕你们想要明哲保身,你们的家族也会在接下来的全面清算之中,元气大伤。”

“是上岸与朕一起发财,还是呆在洼地里自闭呢?”

朱厚照看着杨一清和谢迁,至于费宏,他儿子可是状元,沉没成本太大了,根本不可能放弃现在来之不易的未来。

而谢迁和杨一清,那可就不一定了。

“陛下为何言利,如此赤裸?”杨一清再问。

似乎很想弄清楚朱厚照为什么这么看待世界?

“太史公有言: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想要看透本质,就得读懂我华夏两千年积累,融会贯通之后,就懂了。朕分析这些,与你们听,是因为你们听得懂。而大明靠理学取士的那一批人,聪明人不过十一,跟他们说,他们会骂你。朕又不是有什么癖好,喜欢听人骂,索性就教他们个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