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应天府内,金券和银子的比价在一比十。
而粮价,普遍在一两银子一石,也就是一角金券。
这个物价,其实已经上涨了。
朱厚照他再厉害,也没有办法彻底控制东南期货市场中精明之人提前离场。
离场的人,不想金券无法使用,就会购置实物、土地、古玩等。
这就造成了市场内涌入了不少货币。
而且之后朱厚照下令,接下来三年内,承兑后续宝钞。
但因为行政效率的原因,银行铺设出去需要时间,因此有能力的地主,会先将地方宝钞运进来。
宝钞持续从全国流入东南市场,等于变相加强了东南货币保有量。
现在宝钞的价值,虽然不如标定币值,但半价还是能被江南市面上老百姓接受的。
一些人为了摆脱朝廷每户每日兑换的限额,开始进行交易。
因为所有人都被能兑换,而变得对宝钞充满信心。
这就导致市面上,货币进一步增多,然后通货膨胀也就起来了。
于是,东南的物价,从朱厚照离开之后,就一直没有降低。
米一石卖一两银子,这证明了一切。
要知道正德初年的江南米价,一石四五钱银子就够了。
正是因为持续高企的粮价,外加东南人口被朱厚照大规模迁徙离开,本地海贸被朱厚照镇压,不管是生产还是工作,都赚不到什么钱加持之下,一道关于金券就是下一个宝钞的谣言一出来,东南物价更是猛涨也就成了。
因此,朱厚照立刻派人来调查,他怀疑淮商搞事。
毕竟淮商现在正在崛起期间,又被自己拉着投资了东北,因此他们手中现钱不多,一定会想办法捞到更多钱。
那么,谣言发布,也就顺理成章。
毕竟造成恐慌,百姓抛售货币,他们趁机低价抄底,然后等到朝廷稳定局势,再把抄到的现钞拿出来买卖,大赚特赚。
不过结果如何,调查团已经锁定了目标。
始作俑者正听着老者和测算员交流,若有所思。
正所谓货币货币,有货物才有币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