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9章 钦天监的报文

同时这位赵缘督先生,还说日体大,月体小,月体在日道内,亦犹大环套小环之中,日去人远,月去人近,月体因近,视而比日体之大,月道因近,视而比日道之广。

随后有李长功寻得一无名氏算稿,编为《阴阳旧钞录》言:日道周天为三百六十五又二分之一,即一年三百六十五日半。

而月道环于日道内,取十二之数谓之月,一月若止三十日,则每年余五日半。

故此,修订日历,当结合天时农事,分大小月数,拆分五日于诸月,而半日则累,两年增一日于冬月,此为二年一闰。”

皇后不疾不徐的跟皇帝讲解钦天监的发现,朱厚照也看了一会儿,他的印象之中,日历的话,应该是四年一闰,放在二月最后一天。

也就是着名的二月二十九日。

那么,也就是说,四年一闰的话,相当于后世测算是一年为三百六十五又四分之一天。

朱厚照仔仔细细的看了一遍,这个李长功给出的总结是:“此数或有误差,但不远矣。因此,着作新历,当合农时,因此阴阳合历,才是正道。”

李长功后边还倡导,希望朝廷重视修历,《授时历》用了两百年了,已经出现了误差。

当然,他还不是最牛的,后边还有一个牛逼的家伙。

郑东安直接写出了一句话:“每八百年,阴阳交汇,斗转星移,是以大明自弘治起天时趋冷,赤县神州阳气不胜,阴气滋长,雨将不丰。

尤其南北各地,雨水不丰,大河大江必然会有缩小,尤其是江河之上的湖泊,都会不同程度萎缩。

其中,长江最明显,洞庭、鄱阳等湖水当少,故而水退人进,堰田夺湖,若得阴阳相制,则可得一时之丰收。

但阴阳相竞之日,阳胜则旱,阳极而衰,阴盛阳衰之时,必有大雨。

若不清退堤岸,还田于湖,江汉必定水患连连,朝廷当重视之。”

此人,不仅是说出了概念,还拿出了历代的气候纪录,做成了一个图表,清晰明确的告诉所有人,小冰期来了!

当然这两人提出联名提出倡导,希望朝廷重视钦天监的投入,比如他们打算将天文地理统合起来,所谓天为乾,地为坤,乾坤一体,方济阴阳,不可单取一而分,否则单纯的地理是没用的。

因为大地不会简单的变化,必定是有天理在背后作祟。

仔细来看,也不难发现,李长功是遵从理学,而郑东安则受自己的理论影响更深一些,他是支持自己对洞庭湖沿岸人口迁徙,退耕还湖的。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至于,李长功他就算不是理学拥趸,也必然受到影响。

因为元代、明代的基础科学,全是宋代的基础延展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