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竟朱厚照是特地命令农乡银行,给所有乡镇百姓一套完整的抵押手段。
首先是宅第、租契。
其次是每年原单,必须先给一半给贷款银行,作为还款上缴。
最后是戍边、用未来三代人开垦边地所得,来还。
本质上,朱厚照是给了一堆的借贷方案,但实际上都是很推荐乡镇丁余们,借贷之后,如果亏得血本无归,那就按照契约北迁戍边,用一条命博未来。
朱厚照人还在,盯得死死的,这套方案,朱厚照也只打算执行二十年,二十年之后就会大改。
但不管怎么样,通过这种方式的贷款,连消带打,能沉淀很多富裕的金券到民间,能促进产业资本的崛起。
变相的,让现有的郡县制地主们,找不到小地主下嘴,就只能对控制下的佃户下手。
这群佃户没有土地,还要承担历朝历代深恶痛绝的丁银。 老顽童的儿子有多难
这是农业帝国用来补充国家财税缺口的。
但朱厚照不在意,因为本身丁口钱,每年就一百万两白银能入账,绝大部分都入了地方士绅和官员的口袋。
所以干脆点,直接切了。
改为以地征税,将丁口税变成农业税。
这样一来,丁口不上税,地主去上税,就能更进一步压制农场主出现,也能压制郡县制地主们扩大。
摊丁入亩之后,郡县制地主,需要转嫁风险,就得提高租金。
而一旦租金超过了佃户生产所得,头两年,或许还能借贷。
但之后呢?
佃户活不下去就会逃亡,大明眼下对四方开拓,需要海量的人口去屯垦戍边。
如果是别的朝代,或许百姓会选择逃亡城市成为流民,但朱厚照给屯垦戍边的粮食、待遇、福利,都是极其少见的。
因此地主们不断折腾,佃户跑掉之后,第一时间肯定投奔朝廷垦荒团队,因为他们给钱,给粮,给你希望。
直到现在,很多郡县制地主,都感到很恐惧。
因为他们算不清朱厚照手里到底有多少钱。
为什么按照朱厚照这么花销,每年光是流水,就超过几千万元的账单,国家还能没有崩溃。
尤其是北方,欣欣向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