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直隶境内,对于江彬的离开,并没有多少关注。
大家都在看朱厚照下达的《直隶省六年义务教育令》,以及公布的国文课纲。
朱厚照对科目进行分化。
从原本的四书五经,变成了现在的国文、数学、武功、音律、劳动、地理六科。
以课纲的标准来说,朱厚照要求:一年级以拼音认字,夹杂部分造句,节选孔孟圣言,以及朱厚照写的《爱国赋》,然后开始认识《大明新数字》,教学二则运算,加减乘除,然后开始锻炼身体,音律则是学唱歌。
劳动则是认识周王的朱橚《救荒本草(节选)》、以及全班一起耕种一亩地、并且开始学习简单天文地理。
二年级增加比划多的字,然后开始尝试写短文,并开始背诵古诗词,以及朱厚照的《华夏人的一生》、数学增加运算难度,开始进入三则运算,武功继续保持,并且根据个人情况,引入长短跑、弓、剑刀,音律则是开始学宫商角徵羽等基础乐理,劳动则是继续开垦,并且加入养殖行列,地理增加山河走势。
三年级开始写作文,并且加入了朱厚照的《华夏百年愿景》。数学开始进行复杂运算。后续依次增加难度。
四年级开始,上难度和强度。
国文增加节选四书五经和加入朱厚照亲自写的白话《健康小识》,以及《华夏历代史纲》,数学开始学习复式记账法,武功增加骑马和骑射,音律则要求开始学习笛、埙、萧等便宜的吹奏乐器,劳动增加养马和畜牧知识,并增加荒地给孩子耕种,地理则加入矿物认识和部分冶炼方法。
五年级则开始写文章、古诗,并且要求针对《四书五经》开始治本经,每个星期要写一篇八股,开始高强度训练科举途径。数学加入更复杂问题,以及减少代数内容,增加面积、容积、体积的算法,武功依旧如上,音律如上,劳动如上,地理则是加入全国的行政区划图。
六年级,国文是增加《时文》、《摘文》,数学开始提高方程式难度,武功则加入军事集训,军姿、武艺、以及部分急救措施,音律则编钟、笙等兴趣教学,并且教孩子们怎么谱曲、写词,劳动如旧,但要求一组配合耕牛,完成十亩地的种植,完成一季就算毕业,地理加入海外形势图。
然后成绩优异的,各个行政单位,根据自己财力,选择公费人数,优异者公费读书,寻常人可以自费,也可以选择毕业。
然后小学毕业,恩赐童生学位,可以在年满十六之后,参与科举考试,录科、正科都可以。
“按照陛下的课纲安排,小学毕业,也就十二岁,然后女子归家……”
“这会不会不妥?女子上学……”
“陛下不是说了,自古皆贵孟母三迁,殊不知倘若孟母小时无学,岂能教子启蒙?父母才是孩子启蒙的第一人,所以母有学识,可旺三代。”
“有道理啊!”
“无可反驳。”不少读书人是支持的,毕竟十二岁,差不多来初潮,这个时候若是要继续学,那就是各家的财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