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厚照在徐州接到消息,召集群臣:“兴王被立为帝,你们说北方会有多少人造反?”
群臣一听寒气四溢,纷纷劝道:“陛下,这必然是为了挑拨天家而设这祸害言论!”
“没错!兴王虽然有贤王之名,但也绝无反叛的心思。”
这群人赶紧替朱厚熜开脱。
皇帝不在,上个监国就是兴王。
他们终究结交过兴王。
要是兴王有事,他们能逃得了干系?
所以,这个罪名,绝对不能认。
朱厚照闷哼一声,懒得多废话:“朕有皇长子,这群叛逆连立皇长子做皇帝的勇气都没有!也亏得敢言清君侧!”
一听这话,众人一时间摸不着皇帝的脾气。
倒是朱厚照看他们狐疑,犹疑,嗤笑道:“怎么?是觉得一个不满周岁的孩子,当不得我大明的皇帝,还是觉得朕的儿子,当不得大明的皇帝?”
“臣等不敢!这大明下一任主君,必然是皇长子!”
“皇长子有天命,陛下当立之为太子!”
有人趁机跳出来说,“请陛下早定国本,以安民心。”
朱厚照懒得理会这个跳出来刷政治资本的家伙,站了起来:“山阳县被破,但城内反抗依旧在,着令淮安分军区,定南将军平天河,立刻镇压叛乱。
着令徐州兵马南下,直取应天,弹压叛乱。
再放檄文,凡非江南籍士绅,一律安定,镇守自家祖宅,谨防侵害。
朕此行,只灭不臣之人!
不会对我大明功臣之后,进行迫害!”
“是!”
朱厚照的话,群臣只能硬着头皮应下,朱厚照这是铁了心要把江南有能量的士绅全部北迁,剩下的那一批人,要么治罪死,要么反叛死!
反正东南不可能也没机会反抗。
因为两淮就淮安山阳县成功,剩下的全部被地方乡镇直接镇压下来。
朱厚照放部分兵权给乡镇,乡镇主官很多都是军中退役下来的士兵。
尤其是两淮这边的乡镇,上次江南动荡,朱厚照重点针对两淮乡镇和应天府安排了军官退役的乡镇长官。
这群人经过一段时间的磨砺,拉起来的兵马,足够打一场小战役了。
反抗者,控制这自家的宗族、土地,往往都是被几个乡镇土地围在一起的。
这样一来,这群人就算造反,立刻就被包饺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