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和乡镇,直接二元隔离,从而遏制江南新阶级的快速崛起,让他们各自夯实基础,等待未来解禁之后的碰撞。
“也只能这么做了。乡镇户和城市户,得划道了。”
朱厚照眯着眼睛。
之前他已经宣布摊丁入亩了。
那么乡镇和城市必须区划开来,同时将一部分城市进行区划调整,然后供销社得上岗了。
供销社存在的意义,不仅仅是做买卖,更是要搭建一个信息平台。
“乡镇百姓准许工商为业,但不准在城内承租店铺和屋舍。”
“城市百姓准许农耕为业,但只能在城市区划要地工作。”
“乡镇成立生产大队……村社则成立小队。”
朱厚照最后还是决定开始推行生产大队,但不同的是,这种生产大队,不是农耕,而是队办企业。
生产大队,是要开企业的。
下辖各中队:建筑中队、养殖中队、山林中队、产业中队。
建筑中队:主要负责规划本地的宅第建设,修桥补路,疏通沟渠。
养殖中队:自然是要将村中一些有限资源进行集中,一起办大事。
林业中队:山林特产的研究,比如香菇种植、林木开采,植树造林等。
产业中队:根据各自的禀赋,调整队办产业的侧重,协调各村多余劳力,一起聚集生产。
然后产业中队是要划分成各个小队,要占股,要有拍板权利,并且是一个乡镇内,所有产业,所有队一起分配股份。
有赚大家一起赚,没得赚那就一起亏本。
不得退,只能关停。
意思就是,你要么一起拼命干到公司上市,要么一起完蛋,再要么及时止损,放弃与其他生产大队的竞争。
这样一来,你就算没有干活,年终也能分红。
当然,为了减少个人的分红问题,采用的是户分。
并且每十年,根据新独立出来的在籍户总数进行股权再分配。
生产大队一直保持一般占股。
而生产大队的主体,是皇帝。
本来他对地方农业投资就不少,正好这一次匡起来集中管理,然后自己收割剩余,再给百姓分润。
反正大家倒是一起亏,朱厚照家大业大不怕,可以找补。
但百姓肯定会根据自己的利益,不断调整未来的走向。
最后选择继续竞争还是退却,都无所谓,只要一家起来,就是以前几千家几万家亏损的盈利,绝对不亏。
而在朱厚照的理想状态下,那就是农村百业兴盛,尽可能做到自给自足,然后不断给他生产人口。
每年还能将多余的人口抽调出来,对外派发,充实边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