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等,不是说只有十六万万通货吗?那这四千万哪里来的?”石珤大惊道。
“债券。”陈武毫不犹豫的回答,“四千万元的债券,分别在北疆开发银行、东北开发银行、以及户部借贷。这四千万必须算进去,因为这是增发的部分,相当于我们凭空变出了四千万元。”
“我的天啊!四千万元,四亿两白银,卖了户部都还不起吧。”
“可不是吗?大明一年各项税赋和粮行,全部统合上去,也就看看一亿两千万两白银吧。”
“这不对。”石珤一算连连摇头,“如果增发了这么多货币,理论上不该出现金价上涨才对。”
“是不该出现金价上涨,但海外还在持续流入白银。朝廷虽然海禁,但沿海依旧有走私,因为海禁的缘故,导致走私成本颇高,于是卖出去的价格就高了。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事实上,海禁的走私贸易,应该会比没有彻底紧起来的海禁时候,多赚回两成的白银。
而这些白银,用各种手套,在全国各地的交易市场流转出去,或者制成银饰,赚取溢价。
但同时,也会导致市面银价下跌,银子开始泛滥成灾。
所以,如今看到的通货紧缩,是多方原因共同造成的。
如果放任地方银子依旧持续做货币的话,未来我们甚至可能见到,一石米卖出一两银子的事情发生。
因为海量银子流入大明,将会彻底顶替黄金和铜钱,成为民间流通货币。”
陈武解释道:“这就是为什么陛下一定要增发金券的缘故,必须跟银子形成对冲,同时进一步将银子贬值,只要银子贬值得百姓无法接受的地步,金券就可以稳定以每年百分之五到七的地步增发,缓缓扩大全国范围的资金盘。
这样一来,朝中如果需要借债,这些扩张出来的资金,就可以投入民生建设。
修路,修桥,打仗,都不会是问题。”
石珤眼前陡然发亮。
杨廷和听出了个味儿来到:“也就是说,金券也会贬值?直到和黄金脱钩?”
众人心头一颤,金券也会贬值到脱钩?
“不,黄金天然是货币,但货币天然不是黄金。”朱佑枫轻咳一声说,“金券的价值,不止黄金在托底,只是用黄金在具现。
真正托底金券的是,粮食、钢铁、土地、房子、武器、士兵、以及天下人对于大明的无上信心,跟未来生产力扩张之后,人欲的消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