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5章 进一步改善的蒸汽机

匹,就是千瓦的意思。

大明毕竟没有瓦特,所以搞出来蒸汽机之后,就用马作为衡量标准。

朱厚照也知道相关的概念,所以并没有纠正,只是点了点头说:“那整机的重量,应该是个很严重的问题。”

“是的陛下,不过一般情况下,大蒸汽机都是放在工厂的锅炉房单独隔离,需要使用的加煤,上水,等蒸汽上来了,再开始制动……”

“不,朕的想法是,看看能不能用到农耕之上。东北的大平原,单靠人力去开发,实在太累人,如果能有一架一百匹马力的蒸汽拖拉机,在辽宁本溪州睡着的那一座煤山,就能拉出来用。而且还能用来开凿松花江到辽水之间的运河,未来大明就能摆脱需要绕一大圈去东北的尴尬窘境。”

朱厚照很清楚,东北干系了整个北方的粮食战略安全。

眼下玉米、土豆的种子已经在南北各地开始试种,最多三五年育种,就能开始全国范围推广种植。

而这个时间,就是大规模平整东北土地,开始开发的时刻。

蒸汽拖拉机不仅能用来犁地,只需要改造输出的力矩和相关零件,还能化身蒸汽动力锯,按照大明的冶金工业,完全可以撑得起东北林木的快速开采。

批量整下来的林木,直接通过运河拉到旅顺,然后造铁包木夹板船,并且直接上蒸汽机。

到时候管你说什么风帆时代了,大明直接一条跳进蒸汽时代。

而东北的巨大林木,就是支撑大明快速跃进的支撑。

当然,前提是,蒸汽机能上一百匹。

梁大义闻言像是想到了什么说:“陛下,其实还有一个方案,能做到陛下想要的效果,就是没办法做到一百匹,但能做到额定七十匹,输出稳定在五十匹。”

“说说!”朱厚照很认真的倾听起来。

梁大义随手从边上的桌子,拿来了一沓图纸,随后打开给朱厚照看,并且讲解道:“陛下,臣是湖北人,湖北湖泽众多,耕地割裂,所以臣想着能不能研发一种小马力耕地机,用来应对割裂的山泽湖沼。

但是苦于轮子的材料问题,自己试验了几次,总是没有多少收益。

不过臣改进的这套图纸,能将压力循环利用,尽可能减少每次使用之后的喷发,而且这里还有这里,臣根据师兄吴世友研发的连珠铳药池机构作为灵感,修改成了蜂窝煤状的装填式推拉风箱。”

梁大义一本正经的说着他的想法,但朱厚照看得则是一脸懵逼。

他终究不是学机械的,只能看得出来,梁大义的想法很简单,那就是将煤炭尽可能高效利用,提高整机的燃烧效率,和热节省燃料。

但朱厚照一脸古怪的问道:“本身燃煤和蒸汽就是分开的,你这么做有什么效果?不是增加了结构复杂,导致成本上升么?”

朱厚照不懂技术,但他当过老板,懂资本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