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的不进行毒打,怕不是不知道道路交通也是成本优势的一部分?
等到外边卷得差不多了,带着高运输费用都无法阻挡的便宜物品来倾销了,到时候看你在山里还能笑到什么时候。
垄断和倾销是双刃剑,但对于大明朝廷而言,都一样,无所谓的。
朱厚照很清楚,想要国家一直保持稳定发展,产业升级是必须的。
既然东南又开始卷起来了,那就对东南的轻工业开始扶持。
东南的地理环境和格局,注定了他们适合轻工业发展,而重工业留在北方也是必须的。
一来战略纵深宽阔,二来资源分配上也是北方更多,三来朱厚照要准备进行岭北长城计划。
北方必须有基地支撑扩张。
至于北方轻工业,做好差异化竞争和先期技术积累就行。
比如羊毛纺织、冬衣、皮衣、畜牧业、这些品类的深度耕耘。
至于后续,还需要调整铁路建设和港口建设,毕竟有一带一路的作业在前,不抄白不抄。
海运对于接下来的大明运转,还是很重要的。
东南注定会崛起,自己也只能一下子逆着天时地利而来,拿着东南作为奶牛,补充一下北地开发的需求。
不能一直阻拦的,否则东南一旦逆反,绝对会给大明造成不可逆的伤害。
总之,坚持一带一路的基本方针,大明以神洲之地,重新塑造世界格局,打造一个大的共同市场,自己比后世的新中国有更多的腾挪空间。
政治上,大明可以利用藩王,打造新的“周朝”。
经济上,朱厚照不打算采取阿美的货币政策,也不打算采取苏联的经互会固化各地的生产,而是打算采用市场+计划的策略。
走到地图前,朱厚照看着“供销社全国分布图”,上边每一个大大小小的点,都代表了一座座供销社。
他打造的供销社,全都是皇室财团的背景,很多都跟着驿馆一起建设。
主要负责协调道路交通不变的地区物资交易问题。
这些地方,会对应发放一些票据,需要拿着票据和金券来购买商品。
基本上能保证基本的生活需求。
至于对方的金券怎么来?
这个很简单,赶集的时候将山货带来驿馆,然后驿馆这边会搭建集市平台。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会有行脚商带来紧俏商品,也可以卖给供销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