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卧儿?哦,蒙兀儿人啊。”蒙古人恍然,“我以前是叶尔羌汗国的。我叫妥妥不花,你叫什么?”
“巴卑儿。”
“嗯……没听过这个词语,算了不重要。是客商?朝贡?”
“这……朝贡。”
“哦。朝贡团,那你有什么想问的?”
“也没啥,就是想问问,你们刚才在讨论什么棉布的价格,这东西很贵吗?”
“嗐,普通的棉布,当然便宜。问题是朝廷不允许普通棉布出口,只准进行成衣出口。
但你是不知道,北方虽然有国企,但缝纫技术相当不好,很多都是很随意,拿出去也没人买。要不是朝廷禁止了棉布出口,这些国企早就破产了!”
妥妥不花一提起北方的纺织国企,脸色并不好看,充满了不悦。
毕竟他上次有一批货,险些砸手里,要不是赶巧草原遭了白灾,让他有机会用相对低廉的价格卖出去,不然肯定血本无归。
总之,从那次之后,他就放弃了对大明成衣加工厂,尤其是国企的认可,实在是太次了。
巴卑儿从这个蒙古老哥的抱怨中,听完了始末,这个老哥也是健谈,不过巴卑儿也算是了解了大明的部分边疆政策。
虽然蒙古人移民关内只能去城市,但还是有很多人抢着来关内。
毕竟草原也是分内外的。
顺化、武川、宁夏这几个地方被称呼为内蒙古,而妥妥不花是外蒙古的喀尔喀人。
说到底,他对关内的向往,还是好日子。
因为降雨带的原因,内蒙一带那是水草丰美,而过了大戈壁到鲜卑宣慰司之间的土地,那就是狼藉。
朝廷虽然投资,但主要是以集镇和修铁路为先。
总之,他们这些外蒙人很多是想尽办法先将籍贯挪到了内蒙,再之后通过其他的方式迁徙进入大明的关内诸省。
“要说大汗还是厉害,关内这边发展迅猛,也想着办法从各地弄来税收,最近一段时间,又开始进行结对支援。
直隶直接支援外蒙草原三个都司的建设工作。
就是草原上储水比较困难,各家都想想办法解水源问题,但也鼓励草原跟关内通商,今年的规矩松了很多,去浙江、福建两省的买卖,只要有大明户籍的都能去,不论关内关外。
咱等着今年把这货弄到归化国去,凑够了钱就去一趟浙江,好好的瞅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