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中上层才会关注自己的衣服和仪容仪表。
总之,习惯了中土生活的蒙古人,是很难有意愿西迁去邰洲的。
“陛下,邰洲……莽荒之地,虽然臣认为,陛下有诏,我等必然得往之,可是……大规模迁徙,唯恐引起民间反弹,容易让他们感觉自己……”
“嗯,朕知道你们都是有苦楚的。”朱厚照摆了摆手,“但西边也是必须去的。因为眼下神洲之地,唯一能抽调出牧民去西边快速安居的,只有顺化了。
而且,北地发展势头很快,最近朕打算增加铁路复线,通到湖滨卫,接入苏武湖,进而沿着岭北防线增加驻军,尽可能降低关内长城防线的防线开销。
也就是说,接下来几年内,岭北以南的大部分土地,都要诸部撤都司、经略府、宣抚司改为省府县,待遇、资金都要悉如关内。
而这个时候,顺化国横在岭北要略之地,朕也很难办。”
阿赤赖台吉听出来了,皇帝是准备彻底混同岭北长城以南的区域,但顺化国王公们采用的体系并不是大明的爵位体系,而是采用台吉、济农体系,虽然某种意义上来说,被改成了与大明类似的郡王、郡公体系,但不符合接下来的大明发展利益。
他们占据的地方,如果增加复线铁路,就可能导致这些王公拥有直接南下入关的能力。
如果不将他们的兵权挪走,皇帝不会安生的。
所以,阿赤赖他们必须放弃兵权,但这个怎么放?
阿赤赖忧心忡忡看着皇帝道:“陛下,兵权这一块,其实我们已经没剩下多少了。”
阿赤赖台吉说的是实话,上次朱厚照先不西征,顺化国主要的战力,全部进入漠北、关西、漠西这些地盘。
整个顺化国所有王公身边最多就是一两个卫,比南边的大明藩王还不如,而且这些卫绝大部分都是汉人,因为蒙古牧民招来当兵花销太大了。
北迁的汉人主要是当初第一批过去的普通人,他们很多都是黑户、隐户、乐户等下九流户头,来到这边也不会放牧,就是主要卖力给大明造城镇。
但城镇造完了,大明虽然给他们分配了房子,有了遮风挡雨的地方,有些也在四周发放了土地,让他们给朝廷的试点地区种植土豆,头几年还好,但伴随着土豆试点结束,大面积铺开,本地王公们看到了土豆的利益,那是可劲的折腾土豆。
以至于顺化一省,成功在去年实现了供给漠北三都司的粮食缺口的壮举,东北都不需要拉来食物了, 顺化就可以满足漠北三都司总计六十八万户,将近两百万人的粮食需求,更不要说南边的武川、宁夏两省,还有更多食物。
所以,食物便宜之后,牧民就开始大规模养羊,开罐头厂,将牛羊肉加工成肉干、罐头等可以长期储存的,通过火车从中原或者跟供销社换取盐、糖、茶、瓷器、丝绸、棉布等生活必需品。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