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有规章制度,那就是所有幕僚必须签订契约和保密条例,泄露就连带着主管一起下狱。
所以,主管们找幕僚,就得小心,得信得过,或者能力强的自己人。
这就让更多自诩有能力的家伙,跑来朝鲜这种地方骗吃骗喝。
不然,儒生的高消费,颜面难保。
这一来二去,不免导致了朝鲜士林派年轻一代们的反复和激进。
毕竟士林派在朝鲜境内,其实没有多少资本和地位,跟隔壁的勋旧派没法比。
勋旧派通过运作,是实打实将自己的儿女送到仁川、送到南京、甚至北京去读书的。
勋旧派负担得起这个花销,以及未来子弟入籍大明的资本,而士林派杂、乱、地少、人多,只能在本地被动接受传来的极端思想,进而跟本地结合,演化出更多糟粕。
老实说,没有进行系统性教育的,是很容易走极端了,包括朱厚照。
他对于儒学的理解其实也不够,所以解读片面,很多内容很极端,但他之所以能成,就是因为他是皇帝,九五之尊,能调集海量的资源来支撑自己的极端解读变成通途。
就比如本不该这么早出现的d校制度,朱厚照愣是通过全国范围的大基建、大修铁路桥梁、普及蒸汽机、蒸汽船的方式,将每年一次的官员学习普及下去了。
所以大明是跳跃式在发展,速度很快,但也容易刹不住车,只能一直想办法纠偏。 联盟书库
直到现在,朱厚照都在想办法降速,不让大明过早全面进入工业化,而是通过道路基建的方式,尽可能的囊括更多的边疆地区,减轻中原的军事压力。
大明的纵深必须够,否则很难有未来。
眼前的朝鲜也一样,士林派就是因为没有纵深,所以在政治上被勋旧派一直针对,经济上又因为大明灭了倭国,导致了釜山港的综合地位直线降低。
这就带来了经济地位的下滑,进而导致庆尚成了士林派的政治、经济、军事重心。
然后,沈贞带着人,轻易溜了郑通一圈,最后强袭庆尚。
如果庆尚守不住,士林派彻底灭亡就在眼前。
可要是想守得住,就得付出点什么,要么跟郑云鹤妥协,士林派上下齐心协力,要么……
“你们,沈贞或者他背后的大明,能给我们想要的东西吗?”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有一个老者问首座的林可广。
林可广手指停驻,紧接着说道:“在下祖宗虽然自福建而来,九牧林氏确实劝过我,让我赶紧离开庆尚,前往巨济,或者前往东关都司的江户府落脚。
林氏在江户府拥有上万亩的田宅,足矣容纳我这一脉。
但,寄人篱下,总归不是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