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启把玩着手中的玉樽,也有意无意的瞟了魏青一眼。
魏青出身于纵横谷学舍,向来知进退,有谋略。
虽然在朝堂上明明可以只手遮天,但这只手却是独属于伏启的。
“皇主,人月两族休战近百年,承平已久,据我朝细作来报,玉山并无月族大军调动之迹。”
“一月前,南山郡来报,青丘王和毕方王的气息突然消失。老臣便多留意了一下,此刻镇北王夫妇想必已经到了小秦镇!”
禹神殿内,白衣儒相魏青躬身奏道。
“哦?那北域呢?”伏启眉毛轻挑,轻声问道。
“臣,昨日已派人去了凌云涧!”魏青回禀道。
伏启轻笑:“老狐狸,眉毛都是空的!”
书生李文柏着实费了番气力才从人流中抽身,擦了擦额头的汗渍,暗自着恼:“此番白白浪费了好些时日,却未寻见一家书铺。”
这窘迫书生李文柏,原生于诗礼簪缨之家,其父母年过半百只得此一子,膝下便再无所出。
李文柏打出生起便被老夫妇视若珍宝,百般疼爱。
但到底不是寻常人家,李文柏启蒙之时,老夫妇便花重金请了有名望的先生为其开悟明理。
只待再稍长些,便筹算着寻个仙神一流的练气士教导。
若真有些天赋,断不想埋没了这独子。
奈何,世事无常!
忽一日,街上一家不慎走水,连带着李家,将整条街均化作了瓦砾场。
彼时虽有军民来救,但火势已起,更兼禹朝建筑多为木制,也只能徒呼奈何了。
李文柏父母乃心善之人,平日里对丫鬟仆妇们多有照拂,不像其他家一样,动辄打骂。
万事种因得果,老夫妇同全家仆从拼着性命,竟奇迹般将李文柏从火场保了下来,余者尽丧!
据好事者传言,有言从水缸中捞出,有言从枯井中救起,说法众多,不一而足!
适逢李家负责庖厨采买的老妪外出采办,待见火光大起,急赶回家时。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昔日光鲜亮丽的李家,已做飞灰,只余李文柏一个五岁娃娃而已。
老妪哭天呛地的大哭了一场,抱了李文白,寻了个破落庙宇,就此安顿了下来。
那老妪本就露出些下世的光景,虽得官衙及众人时常接济,未出五年,便也撒手走了。
彼时,李文柏方才十岁,闻者无不感怀。
得益于受过名师教导,李文柏又聪颖异常。
遭逢巨变之时,李文柏本已可识文断字。
跟随老妪的几年时间里,李文柏又时常跑到别家私学偷听偷学,加之自学不辍,待到李文柏十岁时,其所知所学,已胜常人多矣。
自老妪走后,李文柏再也无法在这伤心之地久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