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当小李彩汗出如浆,气喘吁吁时,方才将小李彩放在竹笈内,背起徒儿走。
李彩站在竹笈内,只露出个小脑袋瓜。
头侧各梳了一个朝天髻,后脑头发刚刚及颈,小脸白里透红,大眼睛扑闪扑闪的,好奇的打量着四周。
李文柏穿着一身皂色长袍,身形虽不如何健硕,但却挺拔。
加之常年读书所特有的书生气,气质更是绝佳。
背上用竹笈背了个喜人的小娃娃,路上偶有行人见之,无不注目。
李彩今年有二十几斤重了,加上竹笈内其它谋生用的物事,加起来足足有五十几斤重。
幸好李文柏正值壮年,少时又多有游历,脚力甚佳。
虽然艰辛,但在午时也赶到了小秦镇。
师徒二人寻了处繁华路段,路上小商小贩正在沿街叫卖,极为热闹。
李文柏拆开油布,取出大饼,跟旁边卖吃食的小贩讨了一大碗清水,和李彩胡乱吃了点儿裹腹。
随后摆上颜料画布、干药材等物,又立起一幌,做起生意来。
幌子上写着:“测字问事、医病治人、描摹作画、撰文写匾”,字迹苍劲古朴,已有大家气象。
“测字、看病、画画、写字喽,走过路过不要错过....”李彩奶声奶气的学着周边的小贩们扯着嗓子招徕道。
但此事却不是李文柏授意,实是李彩看周围小贩甚是有趣,照猫画虎跟着凑趣,李文柏也不拘着他罢了。
街上行人闻得此声,见这可爱的小小人,渐渐的,师徒二人的小摊便慢慢热闹了起来。
有妙龄女子想要给自己作画的,也有老人家找李文柏瞧病破灾的,更有不通文墨者找李文柏代写书信的。
李文柏喜读各种书籍,又一向好学,几种手段早已烂熟。纵有无力为之之事,也据实相告,绝无欺瞒。
加之那儒雅的气质,不俗的谈吐,使得周围之人愈加信之赞之。
小李彩又是个极可爱有礼貌的,哥哥姐姐甜甜的叫着。
不多时,生意便极为火爆了,倒是羡煞其他的商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