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十五岁开始,她做过很多。捡垃圾,搬砖,跑腿,进厂,被父母管了十五年的她还有些不适应,但也习惯了。不过她干不长,因为她并不擅长取悦人。
最后她的父母又找上门了,要她给妹妹出钱,出生活费,出学杂费,出各种费用。
这是谁提?
她妹妹,亲的。
每个月都要给一笔数额不少的钱,这无疑增加了她的压力,但她只是选择了接受,因为不接受,他们会强迫你接受。
人老了,是会变坏的。
退掉租的房子,收拾东西,她在一家网吧的包间里安了家。
这种情况下,她还能攒点钱来。但是好景不长,一场神秘的疫情的忽然爆发让她失去了工作,就连网吧也因为入不敷出倒了闭,她只能收拾东西,去住桥洞。
家里的钱越要越多,每个月都是如此。最后到了每星期,甚至于每天。
虽说在疫情下不是没有工作,但是工作少得可怜,尤其是那种日结工。
如此过去了五年,二十岁的时候,她的手里多出来了几张羊皮纸,秀丽的钢笔字在上面写着字,看起来就像是在中东出土的,如今位于大英博物馆的一张佣兵雇佣合同。
虽然在黄沙中度过了无数岁月,但是这张羊皮纸却仅仅是蒙尘,上面写的是一个名为“塞莉西娅·卡兰德斯”的人加入到“贝尔格莱雅”佣兵团中,上面有这个人的名字,性别,职业,年龄等基本信息,还有家庭住址,整体偏简单,但却和加泰罗尼亚佣兵团一样,被认为是现代职业佣兵的起源,乃至于在合同上有着专门写在方框内的,要求记住的条例。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一切行动听指挥;不拿百姓一铜板;战利品要归公;和气说话且说人话;不强买强卖;借了东西一定要还;东西损坏一定要赔偿;不打骂别人;不祸害农田;不欺负女人;善待俘虏;不抛弃战友;不放弃战斗。
甚至在最后还说明了,这些条例没有先后,同等重要。
据历史学家证实,这支“贝尔格莱雅佣兵团”的第一位成员兼佣兵团长,就是这位“塞莉西娅·卡兰德斯”。虽然条例在那个年代出现显得有些不可理喻,和东方那个无法被征服的国家的无法被击败的军队的军规有着同工之妙。
根据后续发掘出来的合同和佣兵团内的报告佐证,这支佣兵团不仅在中东,西欧,东欧,非洲,西亚地区作战,甚至有大量的东方的亚洲人也加入其中,其成员攘括各路人种,就连宗教也攘括不少,甚至还发现了女人的雇佣合同——虽说这位佣兵团长自己就是一位女先生?
甚至还有不少美洲地区的原住民加入其中,其足迹遍布全球。
他们的口碑就是用这些佣兵法则打出来的,相较于其它随处可见的佣兵团体,贝尔格莱雅佣兵团因为其内部官兵平等,不鱼肉百姓且会忠实履行合同而非是反复无常大受好评,并且他们还会自己打工种地盖房,基本上等战事结束他们又要离开的时候,当地就会多出不少可以直接交付的住房与农田。
这是真真正正打出来的口碑,以至于发展出了开垦农田等非军事方面的雇佣并且很受欢迎。